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  农商要闻

吉林九台农商银行争当金融服务排头兵

时间:2021-04-09 11:39:53 来源: 作者:刘 华

  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已经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艰巨繁重。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商银行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部署,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新阶段“三农”工作,并积极主动作为,持续增加金融供给,强化金融创新,全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推进吉林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强化金融服务,助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生产是“三农”工作的根本,农商银行应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持续加强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支持经营主体。顺应粮食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的趋势,发挥信贷资金的引导作用,择优选择主营粮食生产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和种粮大户,不断加大金融供给,通过信贷倾斜和利率优惠等方式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并主动配合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选择发展基础好、幅射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在防控风险的基础上,合规有序进行信贷支持,帮助龙头企业扩大经营、支持种粮企业适度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强化支撑保障。加大对农村土地整治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农机装备制造、良种培育、生物工程等农业高科技企业,提升粮食生产的机械化、科技化水平。与此同时,创新服务模式。在产品上,积极寻找和拓展契合粮食生产特点的抵押物和担保方式,通过“银行+合作社+农户”“银行+信用村+农户”等方式,提升融资可获得性。在模式上,加强与地方政府、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外部机构合作,共同搭建融资增信平台,建立健全信贷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并积极探索“粮食银行”等新型融资模式,从土地流转、作物种植、种植管理、收割存储、加工销售环节进行全产业链管理,实现粮食生产现代化。

  探索金融模式,助力乡村产业。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生产体系为核心,助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建设,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一方面,支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依托区域特色产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支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或特色产业小镇,推动产业要素集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支持龙头企业链式发展。以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为中心,为上下游生产、仓储、物流、加工、销售等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确保企业经营融资链条的连贯通畅,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更好地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并推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规模种养农户,与龙头企业组成产业化联合体,不断拓展特色产业的利益链和价值链。此外,支持各项产业融合发展。聚焦乡村振兴过程中涌现的各类新兴业态,推动现代农业、特色小镇、乡村旅游、教育文化和农村康养等产业发展,实现产乡融合、产城融合发展。

  创新金融服务,助力农村改革。在此过程中,农商银行应密切关注中央和各级政府关于农村改革的各项政策举措,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支持各项改革实施推进。一方面,激活沉睡资产。主动配合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创新业务,激活农村沉睡资产。探索开展农村金融组合创新,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支点,推动农业产业链、经营主体、农村物权、农业保险等组合担保模式,尝试将各类农村物权纳入担保抵押范畴,不断扩大贷款抵质押范围。另一方面,完善配套机制。建立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汇报沟通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农村产权颁证进度,完善评估、登记、交易等相关规则流程及配套措施,为盘活农村资源和资产,推动农村改革奠定基础。

  培育金融人才,助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在人才。建设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对于加快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加强内部培养。加强日常业务技能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金融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搭建平台、提高待遇等方式,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投身农村金融事业,通过城乡交流,让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人才向农村一线服务人员队伍倾斜,为更好地服务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强化外部合作。与地方党委等开展合作,探索开展“金融人才驻乡村”行动,选派优秀人才到乡镇政府挂职锻炼或担任村官,支持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合作,根据农村金融需要和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探索订单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等多元化办学机制,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把职业教育提前引入校园,并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实训机会,提升农村金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