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
今年以来,金融部门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前7个月已为市场主体减负8700多亿元,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果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如在春节假期期间紧急出台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取得了积极的保供成效;坚定地支持金融市场在春节后2月3日如期开市,并超预期投放短期流动性1.7万亿元;继今年1月1日宣布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又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投放长期资金1.75万亿元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以来,央行并未进一步推出大规模降息降准,而是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一个典型例子是,央行创新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这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工具,分别为小微企业提供了400亿元和4000亿元再贷款资金。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冲击,我国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和直达性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会议指出,下一步,要继续落实好为市场主体减负等金融支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效发挥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截至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8.4%,科研技术贷款同比增长26.95%。资金重点投向了制造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小微“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上半年新增制造业贷款创历史新高,超过之前4年增量之和,贷款总量和结构都有了很大优化。
董希淼表示,用好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可以从总量和价格两个维度进行引导,精准导向,加快落实前期支持小微企业的各种政策措施,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会议还提出,提高金融支持政策便利度,支持中小银行运用大数据进行有效银企对接,疏通传导机制,扩大市场主体受益面。深化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落实落细运用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优惠利率贷款、支持发放信用贷款等措施,确保小微企业全年融资量增、面扩、价降。开展银行不合理和违规收费检查。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银行服务小微企业,不能照搬针对大企业的信贷管理模式,要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同时,银行要抓住合理让利这个关键,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此外,会议强调,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温彬认为,要确保金融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让“稳经济”和“稳金融”实现共赢。
-
无相关信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