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小企业打造成长“摇篮”
农信机构建立“绿色通道”完善经营机制
时间:2019-11-19 16:26:31
来源:中国农商行网
作者:杨喜明
“我这个公司从2004年6月份开始投产时不足百万元,现在总资产5.4亿元,发展到现在信用社当占头功。在公司发展中,他们不止一次的出钱让我出去学习先进经验,2007年初参加的专题学习班前后历时8个月。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公司急需2000万元资金进货,我马上向信用社提交了申请,结果3天不到,贷款就发放到位了。”河北华洋钢管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谈起信用社对他的支持充满感激。
近年来,农信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事例不胜枚举。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千万余户。而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大都没有离开过农信机构的扶持,尤其是在起步时期。有位农信联社负责人对此做了很形象地比喻,农信社就是是中小企业成长的“摇篮”。
据悉,各地农信机构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全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最优质的金融服务。
他们在保证贷款质量的前提下,适当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对已经确定支持的重点优势项目,加快评估论证,及时上报,建立评审“绿色通道”,做到贷款计划早安排、早发放。同时,合理安排审贷时限,大力推广信贷业务审批限时服务,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他们还根据各企业不同的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及资金需求,合理确定贷款期限,防止脱离企业的生产和流通实际需要,人为延长或缩短贷款期限,给企业增加利息负担和贷款困难。另一方面,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投向及条件的新进企业提供便捷的信贷服务。此外,执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授信的前提条件,并建立企业环保名单,对所有贷款项目和贷款企业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对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首先查询国家环保部门和央行征信系统中的企业环保信息,逐户进行摸排登记,实地进入企业全面掌握了解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及是否为国家产业支持项目,并严格按照大客户、小客户、农户评级授信管理制度要求,本着“成熟一家、授信一家”的原则开展评级授信,确保宁缺勿滥。对符合评级授信条件的企业及时给予评级授信,凡节能环保不符合政策要求及“两高一剩”企业一律不予评级授信,依托“绿色信贷”步入了一条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增盈之路。
记者了解到,全国农信机构扶持起来的中小企业在300万家以上,还有700余万家徘徊在扶持与不扶持的“十字路口”。农信机构扶持起来的中小企业在整个中小企业当中只占三分之一。有位省联社办公室人员称,农信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难点原因有三:一是信用社的资金主要用于农户贷款,资金回笼存在周期性,较难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要的及时性大额资金的要求。二是信用社所能提供的贷款品种比较单一,一般只对中小企业开展担保贷款,要求企业以其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作抵押担保,不发放信用贷款,制约了部分刚起家、前景看好但手续尚不齐全的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三是面对中小企业生产能力薄弱,产出效益较低等现状,信用社从资金安全性考虑,对中小企业的长期性信贷需求往往存在“惜贷“”惧贷”现象。
另位县级联社负责人表示:“现阶段尚有部分个私企业经营者仍错误地认为‘贷款是国家的,不贷白不贷、还不还也无所谓’。他们不是从加强经营管理中增加效益和自身的资金实力出发,而是盲目地增加贷款,暂时鼓足个人的腰包,给信用社的贷款造成了极大的风险。同时,因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尚不规范,缺乏精通财务的专业人士,有的甚至提供虚假财务报表或其他资料来骗取贷款,信用社与中小企业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信用社难以对其信息进行全面了解,考察中小企业真实信用状况的难度较大,因而难以准确把握贷款的主动权。”他还称,从社会中介服务方面来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尚不健全,法律服务软弱,对中小企业恶意逃废金融债权的约束不够也是使农信社不愿给小企业放贷的原因之一。
“农信社最首要做的我认为应是创新理念,转变经营机制。摒弃对中小企业的偏见和‘畏惧’,要充分认识到在当前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优质的中小企业已成为金融业争夺的目标,变“被动服务型”为“主动服务型”。其次,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客户营销体系。加强与中小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开展实地考察,深入交流,分析市场变化情况和重点企业的运行状况,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信贷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产品有前景、资信良好、抗风险能力强的优势企业作为自己的客户群体,为拓展业务夯实坚定的基础。”有位农信联社负责人建议。
有位基层联社负责人建议,农信机构要运用自身的优势,想中小企业所想,急中小企业所急,就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措施。如在金融服务上,可以为企业转制“牵线搭桥”,为企业提供金融政策、利率和信息工具。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开办承兑汇票、贴现、信用证、保函等业务,扩大间接投入,还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开户、结算、提现、销售资金、还本付息等服务进行监督,杜绝其资金体外循环。他还表示,针对不同层次的中小企业,采取多样化的贷款方式。如对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企业可采用自然人贷款的方式;对贷款在2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可采取小企业联保的方式;对优良客户需要的额度较大的贷款可由县域内信用社联手组织社团贷款。
另位基层农信联社负责人则认为,农信社应充分利用宣传“武器”和经济“杠杆”原理让中小企业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只有讲信用,企业才会得到发展,要把自身信用当作无形资产来看待,定期向信用社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在方便中小企业取得贷款、严格明确贷款责任的基础上,农信社对现行的信用企业贷款审批程序可参照农户小额授信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进行简化。开展个人信用意识教育,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和社区信用评价、失信惩罚机制,积极配合人行、银保监会加大打击中小企业逃废债务的力度,强化对不良客户的监管约束机制,严格控制资产的使用。他还称:“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就需要担保公司健康发展。目前,我国担保行业自身的缺陷明显、外部生存环境缺乏培育,风险正在加快集聚,发展前景不明确。借鉴国外融资担保体系的成功经验,完善融资担保体系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发展环境,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是实现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和担保公司三方共赢的重要举措。”
多位基层联社负责人呼吁: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对资金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如今的单户贷款比例已限制了企业发展。呼吁创新监管方式,尤其在单户贷款比例方面。
近年来,农信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事例不胜枚举。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千万余户。而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大都没有离开过农信机构的扶持,尤其是在起步时期。有位农信联社负责人对此做了很形象地比喻,农信社就是是中小企业成长的“摇篮”。
据悉,各地农信机构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全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最优质的金融服务。
他们在保证贷款质量的前提下,适当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对已经确定支持的重点优势项目,加快评估论证,及时上报,建立评审“绿色通道”,做到贷款计划早安排、早发放。同时,合理安排审贷时限,大力推广信贷业务审批限时服务,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他们还根据各企业不同的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及资金需求,合理确定贷款期限,防止脱离企业的生产和流通实际需要,人为延长或缩短贷款期限,给企业增加利息负担和贷款困难。另一方面,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投向及条件的新进企业提供便捷的信贷服务。此外,执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授信的前提条件,并建立企业环保名单,对所有贷款项目和贷款企业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对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首先查询国家环保部门和央行征信系统中的企业环保信息,逐户进行摸排登记,实地进入企业全面掌握了解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及是否为国家产业支持项目,并严格按照大客户、小客户、农户评级授信管理制度要求,本着“成熟一家、授信一家”的原则开展评级授信,确保宁缺勿滥。对符合评级授信条件的企业及时给予评级授信,凡节能环保不符合政策要求及“两高一剩”企业一律不予评级授信,依托“绿色信贷”步入了一条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增盈之路。
记者了解到,全国农信机构扶持起来的中小企业在300万家以上,还有700余万家徘徊在扶持与不扶持的“十字路口”。农信机构扶持起来的中小企业在整个中小企业当中只占三分之一。有位省联社办公室人员称,农信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难点原因有三:一是信用社的资金主要用于农户贷款,资金回笼存在周期性,较难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要的及时性大额资金的要求。二是信用社所能提供的贷款品种比较单一,一般只对中小企业开展担保贷款,要求企业以其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作抵押担保,不发放信用贷款,制约了部分刚起家、前景看好但手续尚不齐全的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三是面对中小企业生产能力薄弱,产出效益较低等现状,信用社从资金安全性考虑,对中小企业的长期性信贷需求往往存在“惜贷“”惧贷”现象。
另位县级联社负责人表示:“现阶段尚有部分个私企业经营者仍错误地认为‘贷款是国家的,不贷白不贷、还不还也无所谓’。他们不是从加强经营管理中增加效益和自身的资金实力出发,而是盲目地增加贷款,暂时鼓足个人的腰包,给信用社的贷款造成了极大的风险。同时,因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尚不规范,缺乏精通财务的专业人士,有的甚至提供虚假财务报表或其他资料来骗取贷款,信用社与中小企业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信用社难以对其信息进行全面了解,考察中小企业真实信用状况的难度较大,因而难以准确把握贷款的主动权。”他还称,从社会中介服务方面来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尚不健全,法律服务软弱,对中小企业恶意逃废金融债权的约束不够也是使农信社不愿给小企业放贷的原因之一。
“农信社最首要做的我认为应是创新理念,转变经营机制。摒弃对中小企业的偏见和‘畏惧’,要充分认识到在当前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优质的中小企业已成为金融业争夺的目标,变“被动服务型”为“主动服务型”。其次,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客户营销体系。加强与中小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开展实地考察,深入交流,分析市场变化情况和重点企业的运行状况,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信贷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产品有前景、资信良好、抗风险能力强的优势企业作为自己的客户群体,为拓展业务夯实坚定的基础。”有位农信联社负责人建议。
有位基层联社负责人建议,农信机构要运用自身的优势,想中小企业所想,急中小企业所急,就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措施。如在金融服务上,可以为企业转制“牵线搭桥”,为企业提供金融政策、利率和信息工具。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开办承兑汇票、贴现、信用证、保函等业务,扩大间接投入,还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开户、结算、提现、销售资金、还本付息等服务进行监督,杜绝其资金体外循环。他还表示,针对不同层次的中小企业,采取多样化的贷款方式。如对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企业可采用自然人贷款的方式;对贷款在2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可采取小企业联保的方式;对优良客户需要的额度较大的贷款可由县域内信用社联手组织社团贷款。
另位基层农信联社负责人则认为,农信社应充分利用宣传“武器”和经济“杠杆”原理让中小企业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只有讲信用,企业才会得到发展,要把自身信用当作无形资产来看待,定期向信用社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在方便中小企业取得贷款、严格明确贷款责任的基础上,农信社对现行的信用企业贷款审批程序可参照农户小额授信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进行简化。开展个人信用意识教育,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和社区信用评价、失信惩罚机制,积极配合人行、银保监会加大打击中小企业逃废债务的力度,强化对不良客户的监管约束机制,严格控制资产的使用。他还称:“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就需要担保公司健康发展。目前,我国担保行业自身的缺陷明显、外部生存环境缺乏培育,风险正在加快集聚,发展前景不明确。借鉴国外融资担保体系的成功经验,完善融资担保体系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发展环境,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是实现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和担保公司三方共赢的重要举措。”
多位基层联社负责人呼吁: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对资金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如今的单户贷款比例已限制了企业发展。呼吁创新监管方式,尤其在单户贷款比例方面。
我要评论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