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商纵横 > 农商前沿

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贵州大方农商银行在行动

时间:2021-03-30 10:56:48 来源: 作者:刘懿颉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放在了首要位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贵州大方农商银行认真贯彻党和政府各项政策,聚焦主业,服务“三农”,向后看,守好“战果”,防止返贫;往前看,搞好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谱写“后半篇文章” ,为生态宜居注入金融力量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问题的根本举措,也是打造美丽乡村、创建宜居环境的必由之路,大方农商银行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网格单元,设置“村村通”金融便民服务点,明确客户经理为网格长,负责全县50个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2.09万群众的金融服务工作。

  受益于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龙恩碧一家6口从雨冲乡边远落后的山村搬到了大方县奢香古镇扶贫安置点,从此告别了老家低矮的土墙房。奢香古镇紧邻大方县城北的慕俄格古城、贵州宣慰府和奢香博物馆,政府大力扶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专门规划了旅游商业街。龙恩碧想在古镇商业街开民族服饰店,2019年1月27日,大方农商银行为她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用于民族工艺品的加工制作。正是因为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赶着奢香古镇游客越来越多的商机,龙恩碧的小店2019年营业额实现了7万余元。为了学好创业技能,龙恩碧参加了大方县奢香古镇引进珠绣、漆器、蜡染等7个扶贫车间的技能培训,成为手工艺品培训师,负责教安置点里的30个留守妇女做手工,并免费提供材料,回收成品,带她们一起奔小康。

  大方农商银行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金融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中的核心动脉作用,截至2月末,大方农商银行共对搬迁安置点农户提供“扶贫小额信贷”“安居乐”“致富通”农户贷款等涉农信贷业务9467户,贷款金额22889.42万元,帮助搬迁人口就地就近生产生活、就业创业。

  坚守“支农支小” ,以绿色金融“贷”动产业兴旺

  因农而生、为农而美,大方农商银行始终将持之以恒做“小”、做“广”、做“细”作为践行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以“产业引领、新型主体带动、小额信贷助推”作为金融扶贫工作的着力点,支持能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的绿色生态种养殖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种养结合、长短配套、以短养长”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大方县羊场镇坪寨村有一片400多亩的猕猴桃园,村民王厚钧说:“201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山上生长着零星的野生猕猴桃,每年猕猴桃成熟的季节,很多村民都会上山去采摘一些去集市上卖,当时我就萌生了种植猕猴桃的念头”。资金短缺的他得到了大方农商银行20万元的再贷款资金支持,以“扶贫小额信贷+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成立了大方县宏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王厚钧勤劳吃苦,白天搞种植管理,晚上通过报纸、杂志上网等途径学习种植技术,猕猴桃种植规模越种越大,400多亩的猕猴桃全部挂果,年产值达200万元,还带动了42户贫困户的参股分红和劳动就业,如今,王厚钧的合作社还将猕猴桃加工成果脯饮料,新增林下养鸡项目,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延长了产业链条。

  运用“金融杠杆”,让农民由“参与者”变“受益者”。大方农商银行不断在“绿色”上做文章,为“3+2+N”(菜、畜、果、药、菌)五大产业产业工程、11个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十二大特色优势产业、山地高效农业、乡村旅游、民族文化等特色优势产业发放涉农贷款余额583826.37万元;积极支持农村经济能人的金融需求,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或经营小微企业主、“村级集体经济”等农业产业链发放贷款14055户,贷款金额111558万元;为当地发展潜质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3户,发放扶贫产业子基金贷款3笔,贷款余额8673.3万元,培育一批产品有竞争力、市场前景好、运营管理规范的农业发展经营主体,让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助推产业发展到产业兴旺的升级。

  以“信用工程”为切入点,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让农民成为乡土文化的主体,释放乡土文化和吸引力,有效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决胜全面小康凝聚精神力量。

  大方农商银行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参与者,一方面,以信用为基础,推动信用与信贷挂钩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升级达标“信用户”“信用组”“信用村”“信用乡(镇)” 分别为186859个、3261个、342个和34个,基本实现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服务优良的“三优”支农贷款服务政策,培育珍惜个人信用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另一方面,在边远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或采取“双语”教学的方式,将国家扶贫政策和防诈骗、理财、信贷、征信等金融知识汇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开展“融资+融智”“扶贫+扶智”相结合的“金融夜校+乡村小舞台”活动1236场次,为农村农民提供经济知识、金融资讯、诚信教育、增强技能,促进农村人口获得发展机会。

  “抬头看见远山坡,草林没有石头多,旮旯地里不长粮,本地姑娘嫁远郎,年龄大的在家守,儿子儿孙奔外走”,这是瓢井镇坪塘村的村貌写照,偏远、贫穷、落后、信用环境差,生活在这里的李天贵,2012年因养猪失败,造成他成为了一名逾期“老赖”。在一次农业知识下乡的“金融夜校+乡村小舞台”活动中,他了解到黄梨的种植技术,2015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天贵引进果苗试种,从此开启了他的种植致富之路。通过开山、平地、挖坑、浇种、施肥、除草、剪枝、蔬果,8道工序实施精细化管理,黄梨长势喜人,2018年取得了丰收,李天贵立即归还了亲戚的借款,并以自己的逾期后遭遇教导身边的村民,讲诚信、守信用,要吃苦耐劳,厉行节约,治理有效,由此,逾期“老赖”变诚信教师,2019年,李天贵获得了信用评级,贷款20万元扩大种植规模280亩,产量达15万斤,产值30万余元,黄梨树成了李天贵的的摇钱树,种植基地发展成为全县高效农业示范点,带动昔日的“穷山村”变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激发生活富裕的源头“活水”

  大方农商银行加快服务渠道建设,大力推广“线上+线下”普惠场景金融服务,让广大农村群众足不出村便能享受到方便、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助力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实现生活富裕。并线上通过“黔农云”综合服务平台,大力推广线上理财、远程贷款、扫码支付等金融服务,免费为广大农户办理农户开户、转账、贷款、信息完善等业务198494笔、金额3.21亿元,“黔农e付”商户9167户,交易笔数801.72笔、金额18.34亿元。在电商引驻服务中,大方农商银行采取运营培训、宣传推广、交易撮合等方面给予快速准入、零费用等优惠支持,实现电商入驻13家,交易笔数3731笔,销售金额达44.34万元,拓宽了农产品销售和消费渠道,助力“黔货出山”,让乡村资源变美丽经济。

  此外,该行线下增设ATM机104台、开通“信合村村通”347家、转型升级3家,开展助农脱贫流动服务2387场,服务人数2819人次,全年完成交易239.99万笔、金额 32.41亿元,基本满足农村群众支农补贴发放、小额取现、转账查询、贷款等基本金融服务需求,确保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大方农商银行将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全行发展的己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同时,该行继续握好“三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下沉重心,下放资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绘就乡村兴盛的宏伟蓝图注入金融力量。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