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商文化 > 信合艺林

搭便车

时间:2021-10-29 13:26:56 来源:农商行网 作者:周依春

  生在大山,长在大山,走出大山,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搭便车那段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它既是我成长进步的一段缩影,又是时代发展变化的历史见证,既有许许多多的苦涩回忆,又有无穷无尽的美好向往。

  

  还是在我不知事的年龄,母亲带我去县城,让我有了第一次搭便车的机会。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国民经济相当落后,农村根本没有公路。“双脚踏遍河流山川,双肩挑起生活重担”是那个时候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真可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我们老家到县城,要走十多里山路才能抵达国道,到了国道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搭上车的,那时车辆极少,而且大多是货车,乘坐客车必须到车站去买票。如果要想搭乘熟人的货车,就得凭运气或者提前预约了。那时候我们邻近的生产大队正好有一个熟人在汽车47队开货车,每天要定时去附近的旺苍县运煤,返程路过时,可以顺便搭他的车去县城。

  记得那是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半夜母亲就把我从睡梦中叫醒,说是要带我去县城。第一次出远门,我心里高兴极了,翻身下床穿好衣服,随后与同院子居住的四婆婆一道,借着朦胧的月光,打着麦秸火把,沿着弯弯的小路到山下的小寺坝(地名)与幺舅婆汇合,然后一起顺着蜿蜒曲折的清溪河沟朝国道方向前行,抵达波涛滚滚的巴河岸边,再乘坐渡船过河,就到了国道边。那时没有任何通讯工具,我们只好在那里“守株待兔”。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很快就到了正午时分。炎炎夏日,烈日当空,我又饥又渴,眼冒金光,忽然一辆解放牌货车向我们驶来,并停了下来。上车后,狭窄的副驾驶室本来只能容纳两个人,此时三个大人外搭一个小孩就显得更加拥挤了,为了躲避超载检查,我只好蜷缩在副驾驶室前面踏脚板上那狭小的空间内,连头也不敢探出来,汽车在坑坑洼洼的泥结石路面上颠簸行驶着,我的头不时碰在汽车的内壁上,如同箩筐里撞红薯一样,发出“嘣咚嘣咚”的响声;汽车前面的高速运转的发动机,如同放在身旁的烤火炉一样,烤得我大汗淋漓;再加上大热天那股浓烈的脚汗味,如同吃多了打出的“臭饱嗝”一样,很快就把我框睡着了……后来是什么时候回去的、怎么回去的,我一点都记不得了。第一次搭便车的经历,便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走出大山的艰难”,那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如今想起来都觉得可笑。

  

  时光流逝,转眼间我就从幼小的童年步入了懵懂少年。十二岁那年,我得了一场重病,只要一感冒就气喘吁吁,甚至咳嗽不止,父母担心我得了肺结核,本想带我去医院检查治疗,可家里三个年迈的老人和三个幼小的弟弟又需要他们照顾,只好联系便车把我带进城,然后再托亲戚陪我去医院检查。

  父母托住在601微波站附近的大姑,帮我联系的便车就是601微波站的生活用车,每隔二、三天就要进一趟城去买菜。601微波站位于凤头山顶,从我们老家到凤头山,要从半山腰爬到山顶,然后再走几公里公路。为了能搭上车,我只好提前住在大姑家等候,可等了两天都没有音讯,直到第三天终于有消息了,当我匆匆爬上后车厢,汽车的马达“突突突”地像放屁一样,响了几下就哑了,后来就再也发动不起了,驾驶员也找不出是什么原因,那次搭便车的希望就那样破灭了。无奈之下,我只好失望地回到家里。

  在那个交通闭塞、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闭塞和贫穷就像两座难以逾越的大山阻挡着人们前行的脚步,遇到生疮害病就只能听天由命了,生活的亮光瞬间可以熄灭。我们邻近有一位高龄产妇因为难产,由于交通不便送医院不及时,结果母子双双均未幸免于难。幸好我得的不是什么急病,否则也早就夭折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上帝为我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后来我到大队合作医疗站找赤脚医生开了一些鱼肝油之类的药物,服用一段时间后,我的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起来。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交通的重要和贫病交加的可怕。

  

  小学毕业后,我考入了本乡初级中学。每个周末都要在学校和老家之间步行往返几十公里,如果遇到下雨天,湿滑的泥泞路面就更加难走,稍不注意就会摔跤,常常把衣服裤子摔得脏兮兮、湿漉漉的,由于没有换洗的衣服,就只好穿在身上一直熬到周末回家,因此,为了保持一个整洁干净的“形象”,盼望搭车的心情就更加迫切了。

  当时正值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通过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人们刚刚越过温饱线,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尚未起步,贫困山区人们乘车出行仍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

  一天我和同伴在返校途中,路过一个叫漩滩子的地方,那是一个陡上坡,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像蜗牛一样艰难地向上爬行着,我和同伴一合计,双双偷偷扒上了货车的尾厢,待它快行驶到学校所在的场镇时,恰好又是一个陡上坡,同伴巧妙地下了车,我双脚触地后却没有注意到汽车行驶中的惯性而被摔倒在地,手和腿被摔破了皮,鲜血直流,后来在同伴的掺扶下,我很久才从地上爬起来,好在没有伤筋动骨,擦了一些红药水,涂上一些消炎药,就慢慢好了起来。

  那次扒偷车的经历不仅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而且使我有了“好了伤疤莫忘痛”的警醒,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没有便车可搭,更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会走得更稳更踏实,才不会摔跟头。

  四

  在本乡初级中学刚刚读了一年,望子成龙的父亲为了让我受到更好的教育,将来能够出人头地,走出大山,到外面更加广阔的天地去,于是将我转到了县城的城关中学读初二。

  在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来自农村、出身贫寒的我,天生就有一种孤独和自卑,读书成了我唯一的出路和选择。我倍加珍惜,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发愤苦读,成绩直线上升,很快就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自然会受到班上同学的青睐。当时班上有一位平时和我十分要好的同学,他的父亲在汽车47队开客车,母亲在客运站行李寄存处上班,亲密的同学关系再次让我有了搭便车的机会,周末回家如遇他父亲开车跑我老家方向的线路,他都会亲自送我到车站,把我送上车,直至我搭乘的便车消失在他朦胧的视线里……那样的周末,我就不会有“看见屋,走得哭”的恐惧,也用不着翻山越岭地奔波,那样的便利一直持续到我初中毕业,后来我顺利考上了本校的重点高中班,他却不知了去向。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留下的回味却是那么悠长。虽然我们失去了联系,但同学的帮助给了我前行的力量,我始终铭刻在心,感激万分,并常常告诫自己:读书要靠勤奋,做人要懂感恩!

  

  思则变,变则通。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勤劳智慧的大巴山人民出山门,开心门。“要想富,先修路”。他们大力发扬红军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掀起了交通大会战热潮,县乡道路不仅得到了拓宽改造,而且进行了硬化、黑化,村社道路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不仅实现了公路“村村通”“社社通”,个别地方还实现了“户户通”,回家的路越来越近,农村公交随处可见,招手即停,乘车也越来越方便,千百年来山里人肩挑背磨的历史从此宣告结束。

  岁月带走了光阴,时光惊艳了流年。路通财来,一通百通。山里连山外,产品连市场,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全民决战脱贫攻坚,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家家户户不仅建起了新房,而且还购买了摩托车、小汽车。我也同样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从此搭便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搭乘时代列车,开启新的征程。中华民族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正在朝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如今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开启,作为农商银行的一员,肩负着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一定要像蜜蜂寻找蜜源一样采集客户信息,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我们的客户和老百姓,像绣花一样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