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商文化 > 信合艺林

家乡那片赤芍花

时间:2019-10-09 10:27:48 来源: 作者: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我儿时对老家“桃花源”般的记忆,一直留存在心头,而且总是挥之不去。

作为一名农信干部,我每次回老家看到那些撂荒的土地,杂草丛生的田园和日渐消失的炊烟,心里很不是滋味,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遗憾的是无从下手。

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一个在异乡工作时认识的朋友满平。谈话间,得知他在老家 — —元山镇兴元村,流转了上千亩土地,种植赤芍、丹参等中药材,而且还成立了天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规模和效益都很不错。他说; “现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鼓励劳务人员回乡创业,有很多优惠政策。大巴山的土壤和气候适宜种植中药材,种植赤芍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同时,他还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所以就回乡搞起了中药材种植。”

他的一番话,使我眼前忽然一亮:过去我们老家之所以留不住人,就是因为农民没有致富的产业,可不可以把他的中药材种植项目引到我们老家去呢?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他满口答应,并承诺无偿给予技术指导并负责帮忙销售。

满平虽然同意了,但要想把这个美好愿望变为现实,还得去跟老家农业合作社社长和德高望重的长辈们沟通商量。

为了让老家的乡亲们心里更踏实,我带上合作社社长和几位长辈到天泰中药材种植基地实地去看了一看。

时令正值冬季,那是一个周末,我带领他们来到了元山镇兴元村。在满平的引领和介绍下,我们穿行在连片的中药材基地中,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屋头院坝间,挖回的丹参堆积如山;田间地头,药农们正在忙着松土垒箱种植赤芍……

我们知道要想做这件事,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是土地流转问题。回去之后,合作社社长立即组织召开社员大会,统一思想,达成土地流转的共识。

记得那天上午,四五十户户主把合作社社长家的院子挤得满满的,那场面只有在集体生产时见到过。社长刚说明开会的意图后,人群中就立刻有人起哄: “你们流转土地,今后不还给我们怎么办” “假如你们亏了,不给土地流转费怎么办” “我们是靠土地吃饭的,把土地流转给你们,我们怎么办” “我宁愿让它荒着,也不流转……”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闹得个晕天黑地,但大家的担心并不多余。看来一时间思想难以统一。

正当大家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说道:长辈们、乡亲们,说实在的,每次回家看到大片荒芜的土地,心里很不是滋味,过去大家为了争夺一点田边地角,闹得面红耳赤。今天土地这样撂荒闲置,难道你们不觉得可惜吗?你们把土地流转出来,可以得到几份收入。一是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费收入,二是今后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你们可以到专业合作社来打工,挣得一份工资收入。如果你们以土地流转费入股专业合作社,盈利之后,还可分红,能得到第三份收入。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今后如果在发展产业方面遇到资金困难,我们信用社还可以帮助解决呀!

此时,人群中鸦雀无声,仿佛连掉在地上的一根针都能听见,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思想的疙瘩渐渐被解开了。

过了很久,终于有人说话了。 “孩子,那么多人都把钱存在你们信用社,都相信你,难道我们自家人还信不过你吗?”三房大爷率先发话了。

“我愿意把土地流转出来。”一生耕作持家、视土地为命根子的周老五第一个站了出来。

“我儿子在外面打工,土地没有人耕种,荒在那里也可惜,不如把它流转出来。”年过七旬的二叔也表了态。

“我愿意” “我愿意”……虽然还有个别人在犹豫,但 90%的人都愿意将土地流转出来,最终流转土地 198亩。一道大难题就这样解决了。

听说我们老家要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区工商局派驻我们村的第一书记张成立即找上门来,要主动帮忙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不久,一个由退休干部、在外务工人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等6 个股东组成的“红明种植专业合作社”迅速组建了起来,注册资金 50 万元。为了避免盲目种植,出现市场风险,签订购销合同的重任又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我的身上。在满平的引荐下,我带着红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骨干来到大巴山新天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方通过沟通协商,确定了保底收购价格,并比照大巴山新天泰药业与天泰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的协议条款,签订了购销合同,这样就如同给红明种植专业合作社吃了一颗定心丸,以前的顾虑全部被打消了。

组织劳力,整理土地,抢抓季节,快速种植。红明种植专业合作社一班人忙里忙外,熬更受夜,摸爬滚打,短短两个月时间,198亩赤芍全部栽植完毕。至此,我老家清溪沟村,有了第一家农村专业合作社,后来还被命名为“清溪沟村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

我最关心的是赤芍产业的效益,总想隔三差五地挤时间回去看看。去年年底,红明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支付民工工资时,有1万元的资金缺口。我介绍他们到农商银行去办理产业贷款,最后,因为怕增加财务成本,还是被他们拒绝了,红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两个股东凑足了1万元,付清了全部民工的工资。老社长实话实说: “搞这个赤芍产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富了脑袋,当地老百姓胀了口袋,有的人1年在专业合作社可以挣到3000~4000元,有的能挣到5000~6000元,最高可以挣到1万元。

今年家乡那片赤芍花开了,就在最美人间四月天,漫山遍野的赤芍花争奇斗艳。远看就像整个山坡披上了一件红白相间的外衣,近看如同置身于一个花的海洋,蜜蜂在花间“嗡嗡嘤嘤”地飞舞,加上适宜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作为股东之一的周老汉盘算着: “要是明年赤芍收成不好,或者卖不到好价钱,就干脆将它留给游客观赏,发展旅游观光业,同样可以增加收入。”

山还是那座山,但田已经不是那片田。家乡那片赤芍花,美了山川,富了乡亲。它是美化家乡的一朵花,更是产业振兴的一团火,在不久的将来,巴山大地一定会绽放出乡村振兴的燎原之势。

记住乡愁,守望幸福,我的付出,值!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