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商文化 > 信合艺林

扎根西山写春秋

时间:2020-08-28 09:59:20 来源:中国农商行网 作者:贾小凯

  “河之阳兮川之中,山间泉兮云间松”,中阳县的西南山区,层峦叠翠,云蒸霞蔚,曲溪清泉,绿柳红枫,一派美景,尽在其中。在这里,水比天暖,人比水暖。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生于此,长于此,奋斗与此,奉献于此的暖心农信老班长——高会平。

  筚路蓝缕铸初心

  1987年,21岁的高会平被分配到中阳西山的另一头--武家庄信用社工作。他知道农信社工作环境艰苦,只是没想到会窘迫到如此境地——办公场所是生产队的一孔窑洞,前屋支一张木桌便是“柜台”,后屋的土窑洞就是“金库”,一孔窑洞一盘炕,一张木桌一油灯,一架算盘几册账,两副碗筷一口锅,这就组成了农信社的全部家当。艰苦的环境没

  有吓退高会平,他反而凭着一腔热血,一股脑投入到农信事业中。没有自行车,他就靠两只脚板顶风冒雪,走村入户,拉股金,揽存款;没有旅店,他就背着铺盖卷,揣着干粮,风餐露宿,放贷款,收利息。艰苦的环境,充实的岁月,铸就了高会平勤劳朴实、正直奉献的敬业精神,他的农信之春从此埋下了热忱的火种。

  造福桑梓勤耕耘

  1992年,26岁的高会平正年富力强,看着一天天好起来的武家庄信用社,他的心却飘向了大山另一头的家乡——暖泉。“家乡的建设需要我,我得回去”。归心似箭的他,连夜打好申请书,几天后联社党委同意了他调往暖泉的申请。回到暖泉,看着农信社院里的两间小平房,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虽然屋顶漏水,窗户漏风,可终于有了像样的办公场所,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成绩,造福家乡。

  暖泉山道弯,弯弯入云端,高会平从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天刚亮出发,摸着黑回社,将助农资金送到乡间田野,把服务送至病榻床前。在他看来,乡亲们的信任是最大的荣耀,长在暖泉,造福暖泉,这都是值得骄傲和庆幸的事。

  老骥伏枥严律己

  说起高会平,暖泉社无人不竖大拇指。2017年,脱贫攻坚进入了关键期,农信社扶贫贷款的发放也到了紧要关头。时值十月,正逢秋收,每天班后,高会平都要去地里抢收庄稼,连日的劳作磨光了他的指纹,每登一次信贷系统都显得异常艰辛。在给一位客户发放贷款时,他的指纹久久无法被系统识别,豆大的汗珠沁满他的额头,社主任和客户连连宽慰他不要着急。在用湿纸巾,护手液一遍遍擦拭后,终于完成了系统操作,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只有他还在不停自责。为了缓解他的经济负担,同事们商量着把大伙的值班补助匀一部分给他,高会平谢绝了大家的好意。他还是一如既往下地劳作,只是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戴上三层手套,回家以后再涂上猪油,用热水泡手,只为保护好指纹,不拖单位的后腿。他的这股子倔强,带动了全社工作的热情,暖泉社也因此提前完成了扶贫小额贷款投放任务,为全县脱贫摘帽贡献出不平凡的农信力量。

  爱人如子舐犊情

  今年四月,暖泉社原主任郝东红调往金罗信用社担任主任。在离别之时,郝东红握着老高的手,久久不愿离去。老高两眼发红,暖心地宽慰道:“东红,你不必牵挂咱这,你尽管放手去干,暖泉这不有刘宽主持工作,还有我和这一大伙兄弟姐妹帮衬支持哩”。他的一番话,让大伙都吃了一颗“定心丸”。老高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5月份,中阳上下加快了改制化险的步伐,作为暖泉社的“老班长”,他领着新主任与镇政府领导多次沟通土地确权和整村授信的相关事宜;作为暖泉社的“活档案”,他带着年轻的客户经理,利用人缘地缘优势,逐户走访,因户施策,挨户清收;作为暖泉社的“活化石”,他对暖泉社的股金如数家珍,为规范老股金工作发光发热。苦心人,天不负。5月份暖泉社以全县综合考评第一的成绩摘得桂冠,刚升任主任不久的刘宽又一次红了眼眶。正是因为对农信事业的无限热忱,他守护着暖泉这一方热土,充分发扬“老班长”精神,为中阳农信带出了刘海林、杨艳军、郝东红、刘宽等一大批优秀的农信干部,扶其上马并送一程。

  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进入农信33年,孤独的岁月锤炼了高会平坚强的意志,坚定的步伐践行着赤诚的初心。回首中阳农信走过的69年,正是以高会平为代表的老一辈农信人,用他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书写了农信社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诗,打造了农信社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铸就了农信社瑰丽动人的发展辉煌,我想这就是农信的初心,这也是农信社不可割舍的魂,这更是激励一代代农信人艰苦奋斗的宝贵财富。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