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商文化 > 信合艺林

“六尺巷”的妙用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开江农信联社理事长)

时间:2020-08-03 15:23:11 来源: 作者:/周依春
       从前,有个“六尺巷”的典故。故事讲的是,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今年是“三大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为打赢风险防范攻坚战,勇破不良贷款“坚冰”。前不久,某金融机构内部员工却因清收某户不良贷款而引发了一场小小的风波。
       某贷户在某金融机构贷款多年,因各种原因拒不偿还,后来,为了完成不良贷款清收处置任务,该机构实行了内部员工认领清收,员工清收处置不良贷款的热情空前高涨。最后,通过几名员工合力攻坚,收回了该户贷款,然而却因为收回任务应该记到谁的头上而争执不下,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气,认为自己做了大量工作,收回任务应记到自己的头上,甚至还出现个别同志骂人的现象。
       同事同心,其利断金。不良贷款的成功收回,本来是一件好事。然而,却因为一点小小的利益闹得不可开交,大家议论纷纷,以致有人提出要对个别出言不逊的人进行调查和问责处理。
       大战当头,为了一件小事而拔剑张弩兵戎相见,上纲上线草率行事,势必挫伤一些人的工作积极性。道德层面能够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上升到法理层面;通过对话沟通能够化解的矛盾,就没有必要对簿公堂论个输赢。该机构负责人随即在群里发了这则“六尺巷的故事”。
       看了“六尺巷的故事”,大家自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争议的各方幡然悔悟,主动要求将收回任务记到他人名下,骂人者无地自容,被骂者反倒在领导面前向骂人者求情。一场的风波就这样轻而易举平息了下来。
      面对些小矛盾,只要我们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不然就会激化矛盾。“六尺巷”的故事为我们化解这些矛盾提供了范本,这也是文化的力量。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