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商文化 > 信合艺林

老兵的农信情怀

时间:2020-07-24 16:30:43 来源: 作者:宋纪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离开军营,步入农信职场已近四十载,岁月流逝的痕迹,无情地刻在脸上,信用社的苍桑变迁深深地铭记在心里。脱下军装穿上工装,虽算不上华丽的转身,但我却有幸成为农信人感到骄傲自豪。四十年的风雨历程,我见证了改革开放后,从农村大集体到“包产到户”,“三农”经济的飞速发展,经历了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中发展壮大。如今离开岗位虽已数载,但那种难舍的农信情愫,时常搅得我寝食难安。
       曾记得入职伊始,我被分配在老家花园乡信用社,那是几间低矮的小青瓦房所在。上班的第一天,时任信用社主任(我的父亲)安排我做出纳工作。当我接过保险柜钥匙时,保险柜里成千上万的钞票,让我莫名惊喜,但紧张与惶恐也油然而生。顿然醒悟,由军营进入职场,我还是两眼一抹黑的门外汉,如何应对逢场天那川流不息的客户?但军营多年的历练,凭着那种不落后不认输的韧劲,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起早贪黑地练习数钞票和翻打百张传票,这样很快就进角色,那时一万多人口的大乡,存贷规模仅四五十万元,轻松办理业务已不在话下。
       入职一个月后,领导把我调往另一家信用社,接任会计工作。那时存贷业务,其利息结算非常复杂,存贷利率分很多档次,全部是算盘核算,手工出据,且不能有分毫差错,此时才感觉压力山大,但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凭着军人永不言败的意志,很快就胜任了会计工作。
       一年后,承蒙领导的信任与厚爱,调我到另一穷乡僻壤、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乡信用社任主任。凭着军人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我徒步千家万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户的生活及生产资料需求,提早做好他们的资金安排,适时发放急需贷款,既解救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又促进了“三农”经济有序发展,很快该乡面貌有了一个较大的转变。如今想来,当年农信人所做的一切,是否是顺应了今天的扶贫攻坚?但至少是双赢项目。
       几经辗转,我先后从事过农信社出纳、会计、信贷员、分社主任和法人社主任工作。虽曾主管要害部门工作,但我有军人刚直不阿的原则,有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部队传统,所以在职期间,从未利用手中权利中饱私囊。从业路上,也曾有过曲折和坎坷,但终于步入健康轨道,迎来了明媚的春天!或许这就是农信战线上,许多退役老兵的人生缩写。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亲历了农信社兴衰成败,在一茬又一茬农信掌门人的领导下,在一代又一代农信人的艰辛努力下,农信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那低矮的农信社瓦房,早已变成了高楼大厦,其装修精致,富丽堂皇的营业大厅,不正是代表着农信窗口形象?那着装整洁,笑意时常写在脸上的农信人,时刻践行着与农民心贴心的服务承诺。当年我曾就职的农信社,存贷规模早已过亿,目前我所在的辖区,存贷规模已由原来不足千万,一跃上升到十多亿,在辖内金融行业中遥遥领先,被连年评为先进金融单位,因其综合管理和发展势头良好,早已升级为农村商业银行,存贷规模也已突破三百亿大关。
       目睹本埠一批批个体经济、民营企业在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兴旺发达,态势良好,农信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不经意间,天边已露出鱼肚色的白光,本有满腹感叹,只好欲言又止,农信事业美好的篇章,留待于新一代的农信人续写吧!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