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调查研究
以汉源农信联社金融支持汉源县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例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省农业现代化逐步加快,现代农业园区蓬勃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迸发出新的活力,四川农信在金融支持全省“三农”事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本文按照四川农信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会议要求,以汉源农信联社金融支持汉源县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例,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和金融需求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助力四川农信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
一、汉源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基本情况
“汉源花椒”从唐朝元和年间起被选作皇室贡品直至清朝晚期,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进贡物品时间最长的记录。截止2020年末,汉源县共有花椒种植面积20.4万亩,鲜花椒年产量达17028.2吨,花椒综合产值21.56亿元。(见图表1)“汉源花椒”品牌价值从2016年评估的7.04亿元,跃升到2020年末的49.65亿元。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擦亮“汉源花椒”这块金字招牌,汉源县政府从2019年开始推动汉源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通过两年来的努力,成功被评为“四川省四星级农业园区”。园区目前正进一步完善汉源花椒“九有”体系,推进基地建设标准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农业管理数字化、产品品牌国际化,聚力汉源花椒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争创省级五星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图表1.汉源县近五年鲜花椒产量
二、汉源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截止2020年末,汉源县共有家庭农场2564个,其中省级32家,市级1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90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19家,市级49家,农业龙头企业19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15家。汉源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占比例超过了全县的三分之二。(见图表2)
单位:个
全县总量 | 国家级数量 | 省级数量 | 市级数量 | |
家庭农场 | 2564 | 0 | 32 | 113 |
专业合作社 | 1090 | 9 | 19 | 49 |
农业龙头企业 | 19 | 0 | 4 | 15 |
合计 | 3673 | 9 | 55 | 177 |
图表2.汉源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及占比情况表
(一)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相较于传统的小规模且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方式更加符合现代化农业集约生产的特征。目前,汉源县纳入农业农村部家庭农场名录管理系统的家庭农场有2470家,其中涉及汉源花椒产业的就有近三分之二,主要分布在汉源县九襄镇、宜东镇、清溪镇等县域内农业产业发展较好较快的乡镇。从 2018 年开始,汉源县家庭农场数量显现井喷式的增长趋势,在农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趋凸显。但截止目前,汉源县省市两级家庭农场占比仅为1.29%和4.57%,由此反映出市级以下中小型散户依旧是最主要的家庭农场,集约化和产业化程度非常低。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以来,汉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主导性的农业合作经营类组织。截止2020年末,汉源县有9家专业合作被评为国家级专业合作社,全县合作社蓬勃发展,实现年经营收入39080万元,实现可分配盈利9461万元,合作社成员达28900个,占全县农户的33.6%,带动非成员农户数43196户,促进全县7万余农户科学产销、对接市场,与农业现代化实现接轨,有力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助推汉源县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内,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24家,其中涉及花椒产业种植与发展的就有306家。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经过十多年的探索经营与改革发展,汉源县农业龙头企业已然成为农业产业结构以及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受“汉源花椒”品牌影响,汉源县农业龙头企业中,花椒加工及其调味品生产企业达12家,占据了全县农业龙头企业的半壁江山,该12家企业全部位于汉源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内。以具有央企背景的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汉源花椒深加工企业,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从种植源头把关,不仅确保了原料的品质,也将企业的发展成果惠及当地农户,带动了汉源花椒产业的发展。2020年,汉源县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达9.2亿元,带动务工就业890人,销售带动县内及周边区县原产地农户达3.9万户。
三、园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分析
此次调研制作了《汉源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及情况调查问卷》,在汉源花椒现代农业园区采集了有效问卷样本144个,其中农业龙头企业7家、专业合作社64个、家庭农场73家,结合问卷样本和实地调研情况,对园区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一些简单的金融需求分析。
(一)经营主体融资额度需求增大。花椒产业有其季节性强、管护期长、收购期短、总产量高、囤积量大的产业特点,从事花椒种植、收购、烘干、加工、销售和代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短期融资的额度需求十分旺盛,他们除自身发展花椒种植而外,更多的资金主要用于花椒的代收囤积和产品初加工。从采集的样本看,有48家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的信贷金额需求集中在30-50万元,有37家需求在50-100万元之间,样本总占比分别达到33.33%和25.69%。同时,极少数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经验丰富的经营主体对信贷融资的需求甚至达到200万元以上,他们多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花椒加工作坊。此外,农业龙头企业主要进行花椒油生产、干花椒烘干和衍生品开发制造,其科技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更高,公司治理更加健全,对融资的需求均超过200万元以上。
(二)经营主体融资期限需求多样化。一是花椒种植和管护期集中在2-6月份,以原材料种植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需的贷款期限相对较长,这类经营主体信贷期限需求为1-3年,采集样本综合占比达到38.19%。二是鲜花椒采摘和烘干主要在8月份和9月份,以代收、囤积、烘干、销售为主的中间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需的融资期限相对较短,主要在1年以内,采集样本的综合占比达到40.97%。三是个别成规模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需要在种植、烘干机具、加工厂房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实现产业发展的提档升级,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企业改革转型,他们对融资期限的需求相对较长,一般在5年以上。
单位:个、%
采集样本总数 | 1年及以下 | 占比 | 1-3年(含) | 占比 | 3-5年 | 占比 | 5年及以上 | 占比 | |
家庭农场 | 73 | 30 | 41.1 | 26 | 35.62 | 13 | 17.81 | 3 | 4.11 |
专业合作社 | 64 | 29 | 45.31 | 27 | 42.19 | 7 | 10.94 | 1 | 1.56 |
农业龙头企业 | 7 | 0 | 0 | 2 | 28.57 | 2 | 28.57 | 3 | 42.86 |
合计 | 144 | 59 | 40.97 | 55 | 38.19 | 22 | 15.28 | 7 | 4.86 |
附表3:汉源县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期限需求情况
(三)经营主体融资需求与实际融资供给有较大差距。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历史浪潮的推动中,汉源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内的农村经营主体的有效融资需求得到进一步有效满足,但“融资难”和融资不足问题仍然是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速度的重要原因。在采集的144户调查问卷中,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的平均已融资额度分别为13万元和21万元,但平均实际需求金额分别为36万元和58万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采集的样本一定程度反映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未得到有效和充分满足,供需结构不平衡。
附表4:汉源县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期限需求情况
(四)经营主体对金融服务的质量需求逐步提高。随着乡村振兴大幕开启和国家政策的有力指引,国有大行纷纷下沉业务中心,力求重回农村市场“分羹获客”,股份制银行将农村客户作为重点营销对象,把农村市场看作拓展业务的“蓝海”,互联网金融利用科技和数据优势正逐步打破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传统模式和格局,农村地区已逐渐成为县域各金融机构的主战场,由此带来的最大变化便是金融服务的更加优质,金融产品的更加丰富,结算渠道的更加完善,经营主体对金融服务的专业性、便捷性和全面性需求逐步增强,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更好地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需求。
四、汉源农信联社对汉源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情况
汉源农信联社按照省联社党委决策部署,坚持全方位支持“三农”事业发展的战略定力和战略定位,紧跟形势变化,顺势而为,因地制宜确立了“带队伍、建机制、夯基础、找增点”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思路,把积极支持汉源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主抓手,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一)构建合理均衡的网点布局和人员配置。一是在汉源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共设置物理网点8个,配备金融服务工作人员61人,全面覆盖园区内6个乡镇近19万人,实现网点和人员配置与所在区域人口布局、产业布局等经济社会资源分布相匹配。二是加大精准服务和营销力度,由联社公司业务中心专项对接园区内农业龙头企业并提供全面金融服务,成立综合金融服务中心专项负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工作,通过“定点覆盖+流动对接”的金融服务模式,既提升了现代园区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又强化了重点客户营销服务的精准性和专业性。三是逐步构建“银行+政务+购物+快递+代缴”的综合服务模式,把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园区金融综合服务示范区的重要支撑点。目前已在园区内成功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22个,“助农取款服务点”42个,2021年上半年交易17160笔,交易金额673.33万元。四是在汉源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充实62名金融联络员,研究制定《汉源农信联社金融联络员管理办法(暂行)》,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考核,有力发挥金融联络员人熟地熟作用。
(二)全面满足园区及经营主体有效信贷需求。一是加强与地方党政职能部门和国有平台公司合作,对汉源县园区国资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300万元,积极支持汉源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聚焦园区“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经营主体的鲜花椒烘干机具购置和冻库修建为信贷支持重点,切实有效解决鲜花椒储存囤积期限短问题,累计向33家经营主体提供720万元资金用于购置花椒烘干机和冻库建设,大力支持汉源花椒产业烘干冷链物流发展。三是全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累计向园区内464家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和经营个人发放生产经营性贷款33217.36万元,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引领性作用。四是优先帮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提速,大力营销对公结算账户,制定对应的金融支持方案。目前,汉源县已登记赋码的11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全部完成在汉源农信联社的开户工作,开户率达100%;同时,成功发放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1笔,金额100万元。五是大力推广“蜀信e贷”和“农e贷”线上信贷产品,充分利用随借随还、急速审批优势,让更多园区内经营主体享受到便捷、高效、实惠的信贷服务,有效支持农村消费升级和产业发展。全年新增“农e贷”农户贷款1129户,贷款余额净增7269.46万元,新增“蜀信e贷”2424户,贷款余额1.54亿元。
(三)有力夯实金融服务的保障基础。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建强建优园区内汉源农信联社基层党组织,通过合理分析将园区内党支部调整为2个,党员人数充实为39人,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与村(社区)党支部的共建合作,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选优配强农村金融干部队伍,按照“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启动40岁以下中干副职竞聘工作,通过层层选拔将14名中干副职配备到园区金融服务的各个条线和网点。三是按照“一园一特、一园一品”的发展思路,加大对园区主导产业汉源花椒的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创新推出“椒香贷”信贷产品,为园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精准有效地融资条件,有力提升金融产品的保障能力。
五、汉源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融资困境分析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因素。一是自身管理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内控不健全。据调研了解,汉源花椒园区内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松散,规章制度缺失,“只注册不管理”是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常态。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大部分资金账户开而不用,有的甚至并未开立结算账户,加大了金融机构对其具体经营情况的有效判断和分析。二是有效抵质押物不足。除了价值有限的生产机具、生产大棚以及地上经济作物等生产资料外,最大的资产是房屋和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拥有土地经营权的土地。而目前,汉源县农村房屋暂时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土地经营权抵押又普遍存在价值高估、变现极难、下家难寻等情况。三是部分农村经营主体严重缺乏信用意识和金融知识,信用环境与发展环境不协调。
(二)汉源农信联社方面因素。一是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丰富有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还不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在融资额度、期限、范围、抵押类型等方面均呈现出与传统小规模家庭种养殖农户显著不同的差异,传统的小额信贷金融产品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其融资需求。二是做小做散做精的理念和支持“三农”事业发展的战略定力还不够坚定。以涉农贷款投放为例,截止2021年6月末,汉源农信联社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18142.1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少净增6854.81万元;涉农贷款较年初增速8.42%,较去年同期增速的12.61%减少4.19个百分点,较今年上半年四川省各项贷款增速少5.49个百分点。三是对农村经营主体的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能力还有待加强,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来控制风险的技术还要进一步完善和发挥作用。
(三)政府政策方面因素。一是汉源县现有农业保险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保障作用未发挥到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承受能力弱,保险意识淡薄,农业保险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覆盖面相对较窄,政府对涉农主体的保险宣传和推广认识不够。二是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触角延伸不够深入,对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担保准入资质要求过高,综合审核通过率较低。三是政府在涉农主体的信用体系建设与评定等方面发挥的主体作用不够,信息不对称、信用评级缺乏有效整合,极大地制约了金融机构获取信息的质量和数量。特别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模范、评优中未充分考虑其主体与个人的信用因素。四是风险补偿基金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县内金融机构的财政金融互动政策未严格落实和发挥实效。特别是没有按农信社的贡献度匹配好财政性存款资源。
六、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制度供给,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一是有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综合用好支农再贷款、再贴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和坚守定位6项核心指标考核等监管机构的政策工具,加大对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二是加大财政金融政策互动,发挥政策支持的协同效应。要积极争取和不断完善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共同建立风险补偿金补充机制,保持风险补偿金在存续年度内的合理规模,及时启动风险补偿金限时补充机制。三是积极争取和落实新增客户首贷户奖补、支农贷款奖补、融资担保代偿风险分担、直接融资奖补等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建立以税收、涉农贷款投放贡献度匹配财政性存款资源的分配机制。四是加强与监管机构、政府部门、其他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对涉农项目和经营主体实行建档登记和动态管理。争取在现代农业园区推动汉源农信联社与财政、农业、招商、旅游、科技、文化等各项政策协调联动,发挥好政策与金融合力。
(二)聚力重点对象,加大信贷资源倾斜力度。一是积极满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金融需求,切实加强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支持,合理安排授信期限和还款方式,加大对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装备购置、烘干冷链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建设等的信贷融资支持力度。二是大力支持省、市、县级示范家庭农场和示范专业合作社对汉源花椒、水果、蒜薹、黄牛等特色农业产业的种养管理、产品加工、农旅融合、电商发展等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对产业技术创新领域的信贷投入力度,切实满足农产品良种繁育推广、现代化种植栽培、高端装备制造、智慧产品技术研发推广等重点领域的合理融资需求。四是探索推广“专合社+农业产业园+农户”、“龙头企业+专合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模式,通过订单农业、供应链融资等多种模式,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融资条件。
(三)点燃创新引擎,提升融资需求可获得性。一是积极开展农村产权融资服务改革创新,按省联社出台的管理办法大力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探索开展动产质押、知识产权质押、仓单、保单、库存材料质押筹创新型贷款业务。二是推动农业龙头核心企业带动供应链上下游经营主体加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大力推广线上全流程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三是加强与保险公司、农业产业信贷担保公司和入围专业担保公司的合作,创新“银行+保险”“银行+担保”产品,进一步简化担保审批手续,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大力提升经营主体的信贷融资可获得性。四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技术,主动融入金融科技工程,大力创新和推广纯信用、无抵押的互联网智能贷款,不断丰富线上信贷产品,增强经营主体的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
(四)织密服务网络,完善金融服务基础建设。一是持续在“综合”二字上下功夫,结合社保审批、农村电商、产权流转、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融合打造高质量、出实效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有效拓宽营销渠道、延伸金融服务,有力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二是大力推广运用以“惠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方式和以“惠生活”为代表的农产品销售电商平台,实现基础支付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三是坚持“自愿申请、逐级审核、群众监督、动态管理”原则,加大目标考核力度,把人熟地熟的优秀村(社区)两委干部发展成为农信金融联络员。
(五)加强征信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一是稳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完善信用评价与共享机制,强化评定、评价结果运用。二是推荐信用较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金融守信“红名单”企业评选,积极争取政府扶持政策和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向“红名单”经营主体倾斜。三是强化与法院、农业、工商、税务、人行等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推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并实施跨部门多层级失信联合惩戒。四是持续开展“送征信知识下乡”活动,提升经营主体信用意识,引导经营主体守法诚信经营,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
无相关信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