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信三台农商银行刘营支行推动党史教育走实入心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在四川省三台县涪江两岸田间地头,麦冬种植户收果、清洗、晾晒、收储、春播,忙碌的场景成了乡村四月最动人的乐章。
在三台县刘营镇大围坝村,约有1400多户种植麦冬。但在去年夏天发洪水淹了两次农田,麦冬种植户损失惨重。尽管如此,今年春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望无际的麦冬田园,已然是满目青翠,长势喜人。
“去年受洪灾影响,沿江的麦冬尽数被毁,关键时刻,还是农商银行靠得住,刘营支行的谢雨佳通上门走访了我家,在确定了我的信用资质没问题后,马上为我办理贷款申请手续,主动给我放贷10万元,过了两天,贷款资金就到账了,有了资金后,我联系了麦冬苗供应商,按照自己之前的计划定下采购数量。这笔贷款真是雪中送炭,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农商银行贷款方便快捷,服务态度又好,让人感动。”刘营镇大围坝村的谭敏是当地种植麦冬的一把好手,近年来在农商银行的金融支持下种植麦冬尝到了甜头,走向了致富路,说起农商银行对他的帮助,谭敏感激不已。
“大围坝村得天独厚,非常适合种植麦冬,我们在麦冬地里都套种玉米,每亩地投入需要2000多元,目前,麦冬价格持续看涨,品质好点的已经涨到了60元/公斤,种麦冬比种粮食利润要高十倍。前几年市场最高价达到140-150元/公斤,我们村家家户户收入都在10-12万元。我们这里麦冬亩产量基本在2000-3000㎏,干的折合400㎏左右,如果没有天灾,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不会亏本,明年我还想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作为大围坝村的种植大户,2020年受洪灾影响,谭敏的麦冬收入几乎折了半,让他坚定信心重头再来的底气来自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接续推进与来自政府和农商银行的惠农举措。
这只是三台农商银行“学党史,践初心”服务三农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三台农商银行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学党史、铸党性、秉初心、强担当”,将“三牛精神”与“铁脚板精神”结合起来,把“我为客户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突出抓手,把学习教育与解决客户身边事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
针对麦冬产业链主体的“轻资产”特征,三台农商银行通过对麦冬产业特征、市场需求、客户诉求综合分析,加强了产品创新,进一步打开服务思路。一方面,该行开发仓单质押贷款,与当地麦冬仓储企业合作,共建仓储管理系统,由企业负责仓储管理、农商银行负责以仓单质押贷款,推动麦冬初产品内在价值市场化,为麦冬种植大户、收购商等拓展银行融资通道,目前,该行麦冬仓单质押贷款余额1800万元。另一方面,该行开发了麦冬产业链贷款,与麦冬产业链核心企业——代代为本公司合作,由该公司出资300万元建立分险基金,并给予一定贷款贴息,农商银行按基金规模8倍向与企业合作的专合社、农户发放担保贷款,通过“农商行+企业+专合社+农户”融资模式,破解产业链中下游“小微”主体融资难题。
截至3月末,在三台县麦冬主产区的永明、花园、芦溪、刘营等镇,三台农商银行累计授信29991户、金额16.29亿元,实现对麦冬种植户全覆盖。迄今为止,该行麦冬产业贷款余额3.55亿元,支持产业链企业、收购商、种植户5500余户,麦冬产业贷款占同业80%以上。
“党史学习也不能停留在课堂上,而是要深入田间地头,为三农服务必须接地气,我们每两天内最起码有一天半在下乡;我们的目标是力争用1至2年时间,对全辖50个行政村,433个村民小组,28930户农户进行实地拜访,全面夯实评级授信基础工程,提升支行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能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求自己永远走在最前面。”面对记者的采访,刘营支行行长兼党支部书记谢辉激情四溢。在刘营支行会议室,记者看到墙上挂着一个显眼的横幅“千辛万苦找市场,千家万户做拜访,千村万落搞营销,千方百计控不良,千头万绪抓根本。”这是谢辉总结提炼的农信“五千”精神。
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用党史涤荡心灵深处,用一双“铁脚板”丈量乡村,将服务三农初心写在广袤的田野,这是新一代农信人身上的鲜明标识。
-
无相关信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