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鸡”遇 走上致富路
驱车绕过两道沟一座山,就在盘山脚下的滹沱店村,一群群的土鸡围绕在树下争先吃食,或在林间嬉戏休憩。不远处的一人正在小心翼翼的整理早晨产下的鸡蛋,笑意盈盈,他就是养鸡致富人——潘智平。42岁的潘智平,中等个子,黑里透红的脸膛显得执着而坚毅,每当有人前来“取经”时,他便高兴地说道:“多亏了天镇县联社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让我有了足够的资金扩建鸡场,购买鸡苗,实现了饲料、孵化,一站式养殖销售的发展转型,经营效益比传统养殖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年前的潘智平在北京清河的一家服装厂流水线上干活。虽然每有3000多元的收入,但扣除房租和一家五口人的日常开销后也所剩无几,日子一直在温饱线上挣扎,当时他们家的房子在滹沱店是最破旧的。2015年精准识别,潘智平家被认定为贫困户。十多年的在外奔波,他学习到很多创业经验,但也饱受人情冷暖,一夜的辗转反侧后,原本就对家乡心怀眷恋的他毅然决然选择回乡,开始创业之路。
回乡后潘志平和村干部交谈时得知,近几年猪肉紧缺,由于替代效应造成鸡肉需求量大幅增长,而现有中小养殖户不多,养殖市场还有很大的空白和不足。恰好滹沱店村地处山脚下,林木旺盛,沟渠山水绕村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很适合在林中养鸡……潘智平脑海里便浮现出发展养鸡产业的画面。经过一番考察,深入了解养鸡项目后,他终于决定兴办家庭养鸡场。
说干就干,立即行动,他准备在自留地上建立小型钢构养鸡房,但是买鸡苗需要钱,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钱……潘智平感觉到巨大的困难摆在自己面前。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得知天镇县联社到村里宣传“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帮助贫困户创业致富”的政策,潘智平兴奋不已,立即向天镇县联社提出贷款申请。联社的工作人员到潘智平家中进行实地调查后,随即向他发放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用于发展养鸡产业。工作人员还介绍了一些养鸡经验丰富,养殖非常成功的养殖户与他交流心得,怎么蹲鸡舍、生火炉、控密度、防病害等,他都做了详细记录。拥有资金与技术双重支撑,潘志平一次性购买了1000只雏鸡。由于技术过硬,再加上纯粮喂养的土鸡品质好,年底,潘志平的1000只散养土鸡和80只鹅销售一空,不到一年,潘智平便归还了全部贷款,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尝到甜头的潘智平打算继续扩大规模,去年,他在西山山坡上承包了10亩山地,用于扩建养殖场。但由于资金运转不足,在建了一个大棚后,就因没钱投入而停止建设,新养殖场也成了一个半拉子工程。之前承包土地占用了大量资金,加上疫情的影响下经营困难,潘智平几次都差点放弃。“有资金困难找农信社!”这句话在潘智平脑海里闪现,他再次向天镇县联社申请15万元贷款。当月他就对鸡舍进行了扩建,引进设备,购进饲料和鸡苗,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一个集通风、自动控温于一体的全新自动化养殖场建成。经过几年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摸索,如今的潘智平,已经是当地声名远扬的土鸡养殖行家里手了。他精心挑选种蛋,自己孵化,鸡苗成活率达95%以上,先后两批孵化鸡苗12000只,日产5600多枚鸡蛋,除了满足当地市场,还借县扶贫办与农信社合作的助农销售直播“东风”,远销北京、河北,实现了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年收入近10万元。潘志平高兴地从天镇县联社营业厅走出,拿着刚刚办理的定期一本通,难掩幸福的笑容。
潘志平致富不忘乡亲,对求学者毫不保留讲解养鸡理论和饲养技术,提供免费服务,各种场合进行养鸡技术培训,他总讲得头头是道,村民亲切的称他为“鸡司令”。“一个人富不算什么,带领大家一起富起来,才是真的富!”在他的带动下,滹沱店村十几户贫困群众也发展起了小型养殖,20多位村民就近在他养鸡场上班,大家真正走上养殖致富之路。
-
无相关信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