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商纵横 > 基层风采

一个光会做不会说的“金融痴汉”

记汝州农商银行信贷经理于晓卫

时间:2020-10-15 16:45:50 来源:中国农商行网 作者:樊创佳 薛志民

  于晓卫,汝州农商银行温泉支行信贷经理,官庄分理处负责人,驻村普惠金融服务员。

  现年39岁的他头发已白了大半,初看像五十开外的庄稼汉,木讷少言,烟酒不沾,根本没有那种“会来事”的经理样子。但在温泉支行乃至汝州农商银行全辖领导同志眼里,于晓卫是个响当当的实干家,温泉支行行长郭娜娜更是动情地称他为“光会做不会说”。

  用心:疫情防控中的整村授信

  2020年2月27日,被疫情笼罩的温泉镇朱寨村显得格外冷寂萧索,大街上两个戴着口罩的身影,由远及近逆行而来。这是村庄解禁的第一天,这俩人便是汝州农商银行温泉支行客户经理于晓卫、郭跃磊。

  春节期间,正是为外出务工者进行“整村授信”的有利时机。之前,于晓卫通过村委广播和网络对归乡群众进行了广泛告知。然而,疫情突如其来,村子封闭,人员禁止流动,他怕百姓特别是外出务工的乡亲们有资金需求,赶忙通过微信群和电话进行宣传通知,并设立贷款预约登记薄,根据是否外出务工和用款紧急程度标注优先等级。疫情期间共预约登记50余户,其中30户为拟外出务工人员。

  村民张某在浙江打工,妻子在家种香菇,想办理一笔贷款,财产共有人必须签字。急需外出打工的他眼看行程将近,正在家中焦躁不安,踌躇着要不要联系客户经理之时,却迎来于晓卫二人。他激动不已地说:“想着贷款指望不上了,准备明天就走,谁知你们……真是感谢啊!”然而,更让夫妻俩感动的是,当他们为自己的防护用品不够而犯愁时,于晓卫又贴心送上了行里精心准备的复工复产爱心防疫包。

  温泉镇朱寨村总人口3600余人,887户,有30年香菇种植史,种植户达120余户,金融需求十分旺盛。汝州农商银行在推出“金菇贷”品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深入践行“普惠金融,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又将“整村授信”试点工作交给富有创新精神的温泉支行,并把试点村选为朱寨村。

  事是好事,但做起来难。总行没有现成的规章制度可以依托,其他支行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放贷的责任和压力又丝毫不能递减。谁来做第一个“吃螃蟹”者?郭娜娜行长用商量的语气征询于晓卫的意见,他二话没说便爽快地应承下来。“作为一名信贷员,看到乡亲们因为资金短缺求爷爷告奶奶甚至借高利贷的情况,心里非常难受,早就憋着劲儿想大干一场。”他恳切地道出了自己的动因。

  没有抵押没有担保,风险把控是最严峻的考验。一番集思广益后,于晓卫理清了工作思路:入户调查,整理资料,村组评议,书记把关,集体授信,农户用信。

  正值盛夏,于晓卫和同事顶着烈日,在老村长的带领下进村入户,逐一讲解整村授信的特点、流程,农商行授信的好处和使用方法,最后还要再补上一句 “哥、叔,我们讲的这些都能听懂吧,把电话留给您,有啥事您随时联系!”

  连续多个高温天气下的起早贪黑、披星戴月,风里雨里、田间地头,年轻的郭跃磊都有些扛不住,于晓卫却还嫌进度慢。于是,他们把汽车换成方便停靠的电动车,上班时间更是随着农户的规律调整,早上五点钟出发,饭时入户调查,傍晚再次出发,工作时间整理资料。“5+2”“白+黑”,没明没黑连轴转,他们用最朴素的工作方法“一看二问三打听”,摸清最真实的底子“人品实力和经营”,共完成入户调查230户,授信195户,授信金额957万元,累计用信897万元。

  于晓卫走访农户

  “给你一笔家庭备用金,让你关键时候不差钱。”“让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一次授信,随时使用,不用即还,手机操作,快捷方便。”这些被于晓卫编成的宣传语,已然成为朱寨村妇孺皆知的口头禅。该村也被授予“普惠金融示范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朱寨村党支部书记朱学卫夸赞道:晓卫把“挎包精神”又带回来了!

  用情:普惠金融中的特事特办

  2020年7月20日晚8点20分,郭娜娜行长的微信接到两张图片,是朱寨村一位老百姓发的。图片下配了一句话“郭行,看看你的员工!感动!”后面紧跟几个大大的赞!不用看,准是于晓卫又利用下班时间入户调查了。

  像这样的情况,早已是于晓卫的工作常态。虽然支行对客户经理的出勤考核并不严格,他完全可以对自己宽松点,但是于晓卫说“乡亲们申请贷款,肯定是家里有急用,早一点调查好放款,就能让他们少作点难”。

  有位大姐,几年前和丈夫离婚。性格刚强的她带着3个孩子种香菇创业。香菇种植成本不高,但是想发挥规模效益,必须扩大再生产,这时资金成了关键。因为是单亲家庭,申请贷款受到限制。于晓卫知情后,和同事经过多方了解其为人和生产经营情况,坚定了支持她创业的决心。在他的建议下,支行以最快速度为她办理了贷款。这位大姐逢人就夸于晓卫帮了她大忙,还编了“金菇贷,放款快,支持三农真不赖”的顺口溜盛赞农商银行的信贷服务。

  无独有偶。现年30多岁的菇农尹某也因为尚未成婚,贷款受限而苦恼不已。在于晓卫深入调查后,支行特事特办,将4万元贷款送到尹某手中。如今,在朱寨村香菇产业基地内,一座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香菇种植大棚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正在忙碌的尹某说起这个“高大上”的新棚,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多亏遇上晓卫哥贷给我4万元。这是朱寨村第一个现代化大棚,一年净收益不低于20万元。”

  于晓卫是温泉南部的张寨村人,爷爷、叔叔、姑姑都是农信人。农金鱼水情,感染三代人。于晓卫对普惠金融服务有着最深切的理解:一是普,普及到最广大人群之中;二是惠,让最广大群众得到实惠。如果银行都“嫌贫爱富”,那就丢掉了其应有的企业使命和社会责任。

  五年前,由于温泉村整体拆迁,通往张寨村外的G344高速引线道路毁坏严重,全村4000余人存取款极为不便。温泉支行把设立助农取款点提上议事日程,然而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位置。于晓卫想把自家的门面房贡献出来,老父亲没听他说完就脱口而出:“只要你们领导能相中,只管用,分厘不取。”“房子事小,关键得有人服务……”就这样,于晓卫把六十多岁的老父亲“拉下了水”。

  于晓卫和同事为客户解答“金燕E贷”APP操作方法

  从此,老人家放下一天200块钱的打工收入,在家做起了金融服务员,有时忙起来忘记接送上学的孙儿,但是老人家为能给乡亲们和农信事业出把力而乐此不疲。今年7月23日,张寨村助农取款点升格为“金燕驿站”,作为平顶山辖内首家成功创建的综合性普惠金融服务站,除了办理小额存取款、转账汇款、口头挂失等常见业务外,金燕驿站还增设了图书借阅、代购代销、服务预约、书法研习、快递寄收、公益服务、金融知识宣传等普惠金融服务功能。

  如今,于晓卫的父母、爱人、儿子,一家人像衔泥的春燕,为筑起农户增收的平台,快乐而幸福地飞翔着!

  用功:100%本息收回率的信贷管理

  于晓卫1997年参加农信社工作,期间担任过分理处会计、支行信贷会计,2013年加入信贷队伍。在担任客户经理7年多的时间里,累计发放贷款1498笔,金额6953万元。每一笔贷款都能够做到按月收息、到期本息全部收回,至今无一笔违规贷款,无一笔逾期贷款,到期收回率高达100%。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小微企业经营举步维艰,银行信贷资金回笼力度趋弱的大环境下,于晓卫管理的贷款100%到期收回,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郭娜娜行长对此深有感触:“晓卫不仅把信贷管理的功夫用在贷前贷中贷后。关键是为人实诚,使好多客户都成了他的铁杆朋友。”

  2020年6月的一天,于晓卫接到一客户鲁某急匆匆打来的电话:“老弟,你看看我帐户上还有多少钱,赶紧把我的贷款先还了,我不能连累你。”原来,长期在洛阳从事废旧钢铁生意的鲁某,吃饭时喝了一瓶啤酒,架着小货车意外撞倒一位老人。鲁某把老人安顿好后,赶忙给于晓卫打了电话。他宁愿再转借款理赔老人,也不给晓卫添麻烦。

  提起这件事,不善言辞的于晓卫眼圈红了。郭娜娜说:“这就是以心换心,你要是办理贷款时,吃拿卡要,处处刁难人家,人家可不管你的死活!”

  于晓卫在信贷管理中始终坚持一个“土办法”,那就是记笔记。他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个农户的姓名、贷款日、到期日、贷款金额、联系方式、居住地址和信用情况等基本信息。建立客户动态信息台帐,随时随地记录了解到的农户收入情况、村委和村民的评价、贷款偿还等信息,已成为他数年来坚持如一的习惯。

  客户周某贷款40万元,从事建筑设备租赁生意。于晓卫在走访中了解到他近来经营不善,信贷资金有趋于风险的可能,便开始电话促催,接着是登门讨要。然而,客户只有一句话“过两天”,晓卫干脆不走了,在他家练起了“蹲功”。一天,两天,三天……客户借着酒劲,又是辱骂,又是恐吓。于晓卫咬牙忍着,只管哥长哥短,陪着笑脸,内心只有一点:信贷资金必须偿还。于晓卫的坚如磐石,击溃了客户的心理防线,在到期前三天将本息如数归还。从此,于晓卫又创造一种“老粘式”收贷法。

  用心,用情,用功。没有轰轰烈烈,甘做平凡小事。于晓卫,被老百姓称为十里八乡的“及时雨”、贫困群众的“贴心人”,被地方党政部门冠以 “普惠金融”的践行者、“乡村振兴”的先锋官,他是最实干的“工作标杆”和最踏实的“作人典范”,为普惠乡村共建搭建一座坚实的桥梁,让广大群众真正体会到了“银农”一家亲的温情。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