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农商行:描绘沁河两岸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在山西太行深处、沁河之滨、历山脚下,流传着“舜王躬耕”的古老故事,孕育了灿烂的“下川文化”。 如今,“千年古县”沁水县焕发出勃勃生机,张村乡瑶沟村的万头猪场、龙港镇固镇村的光伏发电项目、土沃乡岭东村的鹌鹑养殖场、胡底乡贾寨村的香菇种植基地、樊村河乡樊村村的油用牧丹种植项目、端氏镇山泽村的万亩杜仲种植项目,成为该县推进乡村振兴中“一村一品一主体”的典型代表和靓丽风景。
沁水农商银行在转型发展的滚滚浪潮中,扎根沁河两岸沃土,撑起了乡村振兴的梦想,服务地方经济有温度、有情怀,更有担当,为县域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用心用力刻画出了波涛壮阔的美丽画卷。
共建互动互融 服务“一村一品”
该行党委秉持红色农信初心,切实发挥人缘地缘优势,以基层党支部共建为契机,推动“党建+”持续发力,将基层党组织建成挖潜资源、抢占市场、拓展业务的桥头堡。
依托沁水县“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农业特色产业,该行基层支行党支部不断加强与地方党政部门、农业特色产业协会组织互融互动,深耕、细耕、精耕农村市场,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做好“三农”服务大文章,强化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的职能和作用,推动乡村振兴由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郑庄镇是沁水县传统的农业大镇和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具备较为完整的粮食、蔬菜、苹果等农村经济产业链。郑庄支行党支部切实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助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前,该支行通过“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与农村党组织互动互融,共同开展“信用工程”创建工作,推进“整村授信”走深走实,仅支持南郎村、西良村、东郎村、南大村等,连片种植“红富士”优质苹果树3000余亩,共为果农授信460余户,授信金额3200万元,用信金额2200万元;支持中乡村发展大棚蔬菜产业55栋100余亩,为菜农授信120余户,授信金额960万元,用信金额850万元,成为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金融主力军。
研发对路产品 服务文旅产业
沁水农商银行党委坚持践行服务“三农”宗旨,将“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有机融合,积极组织科研团队,深度创新研发信贷产品,为乡村经济发展赋能。
近年来,该行加快研发出“农家乐”信贷产品,全力支持全县文旅康产业发展。仅通过“农家乐”信贷产品,对柳氏民居景区、历山风景区、三都古城景区等68户“农家乐”进行了评级授信,对有信贷意向的农户投放信贷资金百万余元,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助力旅游产业正在快车道上高速前进。
该行推出的“农家乐”信贷产品主要以县域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风情、农业特色产业为依托,重点支持具有“三农”特色的餐饮、住宿、观赏、购物服务项目,致力提升“农家乐“旅游产业的服务经营水平,促进县域旅游产业发展。该贷款采取信用和担保两种方式办理,实行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坚持“先评级、再授信、后用信”的原则,按照“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动态调整”模式进行管理。自“农家乐”信贷产品推出以来,他们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各景区涉及的营业网点通过开辟贷款绿色通道,快速评级授信,“农家乐”贷款工作进展不断加快,有效地加快了旅游景区农民脱贫增收的步伐,让农村金融的“真金白银”服务好沁水大地的绿水青山。
创新金融服务 助力特色产业
该行党委深化业务转型,创新发展思路,紧跟特色产业发展对信贷支持的需求,因地制宜开发信贷产品,形成了以“党建+”服务模式推动全县特色农业产品,共同服务乡村振兴的良性互促机制,用实际行动支农惠农、扶小扶微。
沁水县是“中国蜜蜂之乡”,优质蜜源生产基地全国闻名,现有蜂箱4.35万箱,养蜂户1200余户,是全省第一养蜂大县。圣康蜂业公司是沁水县一家民营企业,沁水农商银行主动对接,积极投放贷款540万元,支持该企业为贫困户提供蜜蜂良种,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走“小规模、大群体”发展之路,引导贫困户发展养蜂业增收致富,养蜂20箱,当年可实现增收1万元,第二年发展养蜂40箱,可实现增收2万元以上,基本实现当年养蜂,当年脱贫。目前,全县养蜂户有1674户,养殖蜜蜂4万多箱,养蜂总产值年3000万元。由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蜜源丰富,全县共有40余科100多种蜜源植物,面积达300余万亩,以面积大、分布广、蜜量多、产量稳、质量高而闻名全国。
“农商行开展的产业扶贫工作,力度大、范围广、成效好。通过支持圣康蜂业,不仅可以使蜂蜜产品上档升级,而且可以使的一大批贫困户稳定脱贫”。县政府领导在调研中强调,下一步全县养蜂产业要扩大规模,向规模要效益,今后每年要增加5000至10000箱,形成10万箱的养殖规模,把“中国蜜蜂之乡”的品牌叫响叫亮,努力推动养蜂产业真正成为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事业。
-
无相关信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