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牢记初心使命,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19-11-18 09:32:32
来源:
作者:王 伟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在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历史交汇期,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挥机制、网点、客户优势,立足三个属性,瞄准三个领域、破解三个难题、建立三项机制,深入开展服务三农的普惠金融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立足三个属性,发展普惠金融
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秉承“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普惠金融服务理念,牢记“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始终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最高行动纲领,立足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一)坚定政治属性,践行初心使命
一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对邮储银行提出的工作要求,坚持三农金融业务优先发展,制定了《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积极创新一揽子服务三农信贷产品,产品种类超过30余种。截至10月31日,年投放三农金融贷款105亿元,贷款余额158亿元,在全省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位。二是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省市县三级责任制,明确扶贫目标任务,专设金融扶贫机构,单列扶贫投放计划,开发扶贫专属贷款产品,创新扶贫模式,不断提升金融扶贫工作质效。截至9月30日,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1.87亿元,较年初增长6.89亿元,增幅19.69%,连续八个季度获得了省脱贫攻坚金融机构绩效评估考核“优秀档”。
(二)履行社会属性,展现大行担当
一是加大普惠金融工作力度。充分发挥自身网点分布范围广,结算便利等优势,提供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新农保、高龄老人补贴等代收代付服务。在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设立便民助农取款点3976处,发放退役军人服务卡12975张,代发养老金685万笔、金额137.31亿,代发新农保472万笔、金额6.47亿元。二是普及金融知识宣传。针对“防电信诈骗、民间借贷、征信知识”等内容进行广泛宣传,提升群众金融基础知识,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三)强化经济属性,增强发展活力
作为国有大型零售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突出商业银行经济属性,坚持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牢固树立金融为经济服务的思想,紧紧抓住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核心主线,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今年以来,本行收入、利润、EVA、经济资本回报率、成本收入比等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在系统内排名均靠前。
瞄准三大领域,助力乡村振兴
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自成立以来,不断探索服务“三农”的普惠金融途径,充分发挥三农金融事业部的独特作用,瞄准乡村振兴三大领域,总结形成了乡村振兴“十大模式”,逐步推进建设邮储银行三农综合服务生态圈,增强“大三农”服务能力。
(一)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一是围绕陕西“3+X”产业,紧抓苹果、猕猴桃等特色优势产业研发了“果品仓储贷款”,获得中国银行业协会服务三农金融产品奖,累计投放超过70亿元。同时,围绕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区,推出“收购贷”、“甜瓜贷”、“香菇贷”、“核桃贷”、“药材贷”等特色产品,累计投放超过8亿元。二是以国家级、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重点支持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林木产业、规模化畜禽养殖等,推进“1+N+X”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通过产业链金融有效支持产业上下游的发展,累计发放贷款5000余万元。三是依托“双基联动”工作站,将行内服务三农优势与村委、社区委的资源相融合,重点选择优势特色产业明显的县区和村镇,开展标准化信用村的建设。截至目前,累计评定信用村686个,评定信用户16811户,授信8.5亿元。
(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
围绕全省7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33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将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以及职业农民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开发专属产品,扶持新主体发展壮大。一是与陕西省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利用农业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报系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服务。在全省建立22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支行、7个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县支行,年发放“政银”合作类贷款25亿元。二是与省人社厅开展合作,发挥财政资金对信贷资金的补偿和杠杆效应,支持下岗人员、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大学生创业。再就业贷款投放市占率达到48%,贷款余额达到33亿元。三是与省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开展合作,积极推进“银担”合作模式,创新了“邮农宝”贷款产品及“椒香宝”、“茶叶贷”、“果蔬宝”等系列子产品。截至9月30日,累计投放农担合作贷款7.5亿元,贷款余额5.56亿元。
(三)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以农村生态环保产业为抓手,重点支持农村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固体废弃物处理类项目。二是支持农村商品流通。加大对陕西省优势水果、坚果所在区域或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支持力度。三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对大中型农村水利项目、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农村土地整治、水路电等综合配套建设的资金扶持。四是支持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对客流量大、资源独特的优质4A级及以上景区和大型文化旅游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截至目前,已授信涉农公司贷款7亿元,储备涉农公司客户和项目4户,拟授信9亿元。
破解三个难题,提供服务保障
要解决信贷资金“脱实向虚”问题,需从根本上破解“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的难题,建立相应的机制,保障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工作质效。
(一)解决“不敢贷”难题
长期以来追责、问责是导致基层惧贷、惜贷的最主要原因,也是产生“不敢贷”问题的根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行内制定了涉农和金融扶贫贷款尽职免责实施细则。这一制度给从业人员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从根本上解决了后顾之忧,同时有利于合规文化的形成,实现“要我合规”到“我要合规”的转变。
(二)解决“不愿贷”难题
认真落实监管要求,坚持回归本源主线,不断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行内制定了系列支持政策,提升分支机构贷款投放的积极性。一是在额度管理方面,设立普惠金融贷款专项额度,并规定不受限制、不得挤占;二是在利率管控方面,实行行内资金定价优惠政策。三是在财务支持方面,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进行减值补贴。四是在员工关爱方面,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做到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切实增强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解决“不能贷”难题
一是开展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在省、市、县三级机构同步挂牌成立三农金融事业部,进一步下沉服务三农重心,拓宽服务领域,建立适应普惠金融发展的服务三农构体系。二是大力布局线上贷款业务。基于大数据分析模型,针对优质客户开发了纯线上的小额极速贷产品,从客户申请到贷款支用实现了线上一体化处理,减少人工干预,大大提升了客户体验。三是强化科技赋能。建设了新一代零售信贷工厂,使“小而散”的服务三农贷款业务获得了“快而精”的处理方式,实现了管理集约化、作业标准化、决策智能化。
建立三项机制,筑牢风险堤坝
(一)建立“4+2”风险防控机制
一方面紧盯重点机构、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重点客户,通过坚持机构关停恢复管理制度,建立重点行业风险管理名单,建立大额业务名单制管理机制,夯实风险管控。另一方面强化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强化“小中台”建设,成立业务检查中心,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风险预警信息及时启动非现场或现场监督检查,实现机构业务监督机制化、体系化。
(二)建全信贷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平行作业制度。对于大额贷款开展平行作业,主动前移风险关口,通过前中台共同实地调查做好对风险的把控。二是建立审查审批“回头看”工作机制。对已审批业务按季度进行抽检,对审查审批工作开展风险“后评估”。三是开展差别化贷后管理工作。按照贷款风险等级差别化开展贷后管理,做到高风险贷款严贷后、低风险贷款弱贷后。
(三)建立合规管理机制
一是把好人员的“准入关”。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实行人员的动态管理,建立严格的人员管理机制,对业绩、资产质量考核不达标的坚决退出,以确保队伍永葆生机。二是定期开展从业人员警示教育活动。坚持每季度组织信贷人员开展一次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参观监狱、开展专题讲座,普及法律知识,提醒从业人员警钟长鸣。三是开展信贷人员行为排查。每季度开展一次行为排查,重点关注信贷人员的社交圈、朋友圈、家庭情况,全面加强对从业人员行为管理。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将进一步增强使命担当,积极主动将自身市场定位、业务经营、对策措施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之中,主动承担起邮储银行服务三农、普惠金融“国家队”的职责和使命,不断探索服务三农的普惠金融之路。
立足三个属性,发展普惠金融
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秉承“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普惠金融服务理念,牢记“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始终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最高行动纲领,立足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一)坚定政治属性,践行初心使命
一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对邮储银行提出的工作要求,坚持三农金融业务优先发展,制定了《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积极创新一揽子服务三农信贷产品,产品种类超过30余种。截至10月31日,年投放三农金融贷款105亿元,贷款余额158亿元,在全省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位。二是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省市县三级责任制,明确扶贫目标任务,专设金融扶贫机构,单列扶贫投放计划,开发扶贫专属贷款产品,创新扶贫模式,不断提升金融扶贫工作质效。截至9月30日,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1.87亿元,较年初增长6.89亿元,增幅19.69%,连续八个季度获得了省脱贫攻坚金融机构绩效评估考核“优秀档”。
(二)履行社会属性,展现大行担当
一是加大普惠金融工作力度。充分发挥自身网点分布范围广,结算便利等优势,提供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新农保、高龄老人补贴等代收代付服务。在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设立便民助农取款点3976处,发放退役军人服务卡12975张,代发养老金685万笔、金额137.31亿,代发新农保472万笔、金额6.47亿元。二是普及金融知识宣传。针对“防电信诈骗、民间借贷、征信知识”等内容进行广泛宣传,提升群众金融基础知识,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三)强化经济属性,增强发展活力
作为国有大型零售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突出商业银行经济属性,坚持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牢固树立金融为经济服务的思想,紧紧抓住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核心主线,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今年以来,本行收入、利润、EVA、经济资本回报率、成本收入比等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在系统内排名均靠前。
瞄准三大领域,助力乡村振兴
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自成立以来,不断探索服务“三农”的普惠金融途径,充分发挥三农金融事业部的独特作用,瞄准乡村振兴三大领域,总结形成了乡村振兴“十大模式”,逐步推进建设邮储银行三农综合服务生态圈,增强“大三农”服务能力。
(一)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一是围绕陕西“3+X”产业,紧抓苹果、猕猴桃等特色优势产业研发了“果品仓储贷款”,获得中国银行业协会服务三农金融产品奖,累计投放超过70亿元。同时,围绕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区,推出“收购贷”、“甜瓜贷”、“香菇贷”、“核桃贷”、“药材贷”等特色产品,累计投放超过8亿元。二是以国家级、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重点支持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林木产业、规模化畜禽养殖等,推进“1+N+X”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通过产业链金融有效支持产业上下游的发展,累计发放贷款5000余万元。三是依托“双基联动”工作站,将行内服务三农优势与村委、社区委的资源相融合,重点选择优势特色产业明显的县区和村镇,开展标准化信用村的建设。截至目前,累计评定信用村686个,评定信用户16811户,授信8.5亿元。
(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
围绕全省7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33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将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以及职业农民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开发专属产品,扶持新主体发展壮大。一是与陕西省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利用农业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报系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服务。在全省建立22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支行、7个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县支行,年发放“政银”合作类贷款25亿元。二是与省人社厅开展合作,发挥财政资金对信贷资金的补偿和杠杆效应,支持下岗人员、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大学生创业。再就业贷款投放市占率达到48%,贷款余额达到33亿元。三是与省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开展合作,积极推进“银担”合作模式,创新了“邮农宝”贷款产品及“椒香宝”、“茶叶贷”、“果蔬宝”等系列子产品。截至9月30日,累计投放农担合作贷款7.5亿元,贷款余额5.56亿元。
(三)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以农村生态环保产业为抓手,重点支持农村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固体废弃物处理类项目。二是支持农村商品流通。加大对陕西省优势水果、坚果所在区域或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支持力度。三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对大中型农村水利项目、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农村土地整治、水路电等综合配套建设的资金扶持。四是支持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对客流量大、资源独特的优质4A级及以上景区和大型文化旅游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截至目前,已授信涉农公司贷款7亿元,储备涉农公司客户和项目4户,拟授信9亿元。
破解三个难题,提供服务保障
要解决信贷资金“脱实向虚”问题,需从根本上破解“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的难题,建立相应的机制,保障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工作质效。
(一)解决“不敢贷”难题
长期以来追责、问责是导致基层惧贷、惜贷的最主要原因,也是产生“不敢贷”问题的根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行内制定了涉农和金融扶贫贷款尽职免责实施细则。这一制度给从业人员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从根本上解决了后顾之忧,同时有利于合规文化的形成,实现“要我合规”到“我要合规”的转变。
(二)解决“不愿贷”难题
认真落实监管要求,坚持回归本源主线,不断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行内制定了系列支持政策,提升分支机构贷款投放的积极性。一是在额度管理方面,设立普惠金融贷款专项额度,并规定不受限制、不得挤占;二是在利率管控方面,实行行内资金定价优惠政策。三是在财务支持方面,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进行减值补贴。四是在员工关爱方面,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做到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切实增强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解决“不能贷”难题
一是开展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在省、市、县三级机构同步挂牌成立三农金融事业部,进一步下沉服务三农重心,拓宽服务领域,建立适应普惠金融发展的服务三农构体系。二是大力布局线上贷款业务。基于大数据分析模型,针对优质客户开发了纯线上的小额极速贷产品,从客户申请到贷款支用实现了线上一体化处理,减少人工干预,大大提升了客户体验。三是强化科技赋能。建设了新一代零售信贷工厂,使“小而散”的服务三农贷款业务获得了“快而精”的处理方式,实现了管理集约化、作业标准化、决策智能化。
建立三项机制,筑牢风险堤坝
(一)建立“4+2”风险防控机制
一方面紧盯重点机构、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重点客户,通过坚持机构关停恢复管理制度,建立重点行业风险管理名单,建立大额业务名单制管理机制,夯实风险管控。另一方面强化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强化“小中台”建设,成立业务检查中心,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风险预警信息及时启动非现场或现场监督检查,实现机构业务监督机制化、体系化。
(二)建全信贷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平行作业制度。对于大额贷款开展平行作业,主动前移风险关口,通过前中台共同实地调查做好对风险的把控。二是建立审查审批“回头看”工作机制。对已审批业务按季度进行抽检,对审查审批工作开展风险“后评估”。三是开展差别化贷后管理工作。按照贷款风险等级差别化开展贷后管理,做到高风险贷款严贷后、低风险贷款弱贷后。
(三)建立合规管理机制
一是把好人员的“准入关”。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实行人员的动态管理,建立严格的人员管理机制,对业绩、资产质量考核不达标的坚决退出,以确保队伍永葆生机。二是定期开展从业人员警示教育活动。坚持每季度组织信贷人员开展一次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参观监狱、开展专题讲座,普及法律知识,提醒从业人员警钟长鸣。三是开展信贷人员行为排查。每季度开展一次行为排查,重点关注信贷人员的社交圈、朋友圈、家庭情况,全面加强对从业人员行为管理。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将进一步增强使命担当,积极主动将自身市场定位、业务经营、对策措施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之中,主动承担起邮储银行服务三农、普惠金融“国家队”的职责和使命,不断探索服务三农的普惠金融之路。
我要评论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