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商文化 > 企业文化

从前那个少年

——记平定农商银行优秀客户经理张生胜

时间:2021-03-04 14:44:19 来源: 作者:晋旭斐

  从青丝到白发,在历史长河中只是转瞬之间,可在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就是大半辈子,在平定农商银行的大家庭里,有一名客户经理,三十年的信贷征途,从不谙世事的少年到年过半百的苍苍白发,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农商银行的初心和使命,他就是平定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张生胜。三十年的信贷生涯,共发放贷款1856笔155600万元,清收不良贷款6500万元,用无悔的青春描绘着色彩斑斓的农信画卷。

  张生胜工作的东升支行位于东升市场腹地,辐射20个行政村,207、307国道和太旧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便利的交通孕育出巨大的商机,这里的商户们和村里乡亲们都认识一个人,那就是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张生胜,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为“老汉”。“年轻”的“老汉”今年50岁,不服输的他总喜欢听人说他“年轻”,可他已是一名农信系统中的老信贷员了。作为一名从业30年的老信贷,其中的苦和累不言而喻,从满头黑发、意气风发的少年到头发花白,这一路走来每一步都镌刻着深耕三农的职责和使命,可在和他的交流沟通中,却丝毫看不见已经年过半百的心态和眉宇,相反看到的却是朝气蓬勃,意气奋发,永不服输,一往无前。当人们笑他年华已逝之时,他总是大声的唱起那首轻快而有力的歌曲回应: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刻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这丝毫未减的工作信念,来自于老一辈农信人背包上山下乡的奋斗精神,来自于工作中严苛的制度执行,来自于他心中永不服输的农信信仰,来自于肩上的使命和担当。

青年创业者的“及时雨”

  “‘水一方’不错,就这儿了……什么?……客满了?……”

  “这附近就这儿最好了,大家伙儿都说好,准没错……还是客满啊……”

  “您看我都来了几回了,每次来阳泉出差都住您这儿,您看能不能给腾一间房出来先……”

  ……

  看着一位位客户因客房满员而被拒之门外,“水一方宾馆”的老板史女士的心里甭提多难受了,“水一方”是她一手经营起来的宾馆,多年苦心经营的心血让生意越来越红火,在宾馆生意爆满的同时也为店面扩充犯了愁,她知道,这样老是拒绝客户会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经常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扩充经营已是迫在眉睫,可是手头的资金在前期创业期间几乎已经用尽,近期资金又跟不上,所以要拓展经营空间首先是要解决钱的问题。那天,史女士打听到在商户中有个“红人”叫“老汉”,人品过硬,诚信金鼎,是信用社的,或许可以帮自己一把。那天临近中午,在受理史女士的贷款申请后,张生胜和一名客户经理即刻亲自前往,对水一方宾馆的经营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根据宾馆目前经营现状和对未来经营发展的预测,对她提出的180万元贷款资金需求进行认真分析,决定以其房产作为抵押为其发放贷款解其燃眉之急。商户经营发展,关键还是靠人,人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信贷资金的安全,这是他从业多年得出的结论,每次贷前调查,张生胜对借款人人品的考量占很大一部分,经过多方调查打听取证,史女士也是个家喻户晓的女强人,人品和口碑都没的说,这才是张生胜为其发放贷款拿得最稳的底气。

  获得资金支持的史女士即刻将她脑海中的蓝图变为现实,立即联系商家购足宾馆用品,对其新增加的客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布置,豪华大床房、套房、观景房、标间、特价房等经营项目深得客户的青睐,满足了更多住宿客户的消费需求。信贷资金的“输血”功能渐渐变成了“造血”功能,水一方宾馆更是日进斗金,不断演绎着创业先锋史女士的“金彩”人生路。

  为帮助史女士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张生胜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水一方”的经营发展,并通过微信即时向史女士推送许多专业化宾馆服务、营销思路及发展路径。随着社会发展,提前用手机App住宿预约已成为常态,在他的推荐之下,二人一拍即合,掌上App随即变为现实,“水一方App”立即上线,扫描“水一方二维码”,不仅有各种客房的种类、价格、精美图片,更多是对水一方宾馆专业化、人性化、标准化的深刻解读,更能够感受到宾馆里服务客户的每一个感动瞬间,有图有真相,就在这儿晒,还有多个视频还原当时情形,让“一切为了客户,为了客户一切”的服务宗旨悄然渗透每一位客户的心田,使远在他乡的客人们都慕名而来。

  一位远道而来的客户在宾馆住宿后,通过墙面及房间内的书籍了解到水一方宾馆的一个个感人故事,离开时在便签上留下了一行深情的文字:“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因为非常喜欢这首动听的歌曲,那天我在高铁上便迅速预定了“水一方”,物美价廉,服务热情周到,为我扫去了一路的风尘与疲惫,作为我这几日出差办事的府邸,我感到称心如意,宾馆里的动人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流连忘返。现在即将离去,耳畔这首歌曲再次响起,才发现在遥远的北方,山城阳泉,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期待着远方的客人……”

  如今的“水一方”,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房间41个,其中包含豪华大床房4个,套房5个,观景房16个,标间8个,特价房8个,宾馆内房屋设施完善,价格亲民,酒店入住率较高,盈利能力较强,其经营理念和响亮的招牌已经深深的植入每一位客户的心灵,而在老板史女士的心中,早已种下了一粒金色的种子,这就是大家口口相传的百姓银行,这就是大家口口称赞的“老汉”,那个头发花白的“少年”——客户经理张生胜。

致富奔小康的“用心人”

  七月流火,那天下午,热辣辣的太阳晒透了王家庄村史建刚的头顶,得知这几天信用社“三个全覆盖”的人要来村里,羊养殖户史建刚硬是一大早就站在村口等着,刚过中午,看到张生胜的到来,史建刚高兴的从路边的石头上蹦了起来:“汉哥,我就知道是你,可算见到你了,快到我的羊圈里看看,俺要贷款……”

  在去往羊圈的路上正好路过史建刚家门口,院子里乱七八糟的堆放着各种建筑材料,好像正在盖房子:

  “汉哥,这是俺家,进来先坐会儿吧?”

  “不用,咱直接过去吧。现在的羊肉价格是多少?你现在有多少只羊……”

  一路上,两人聊的很投机,却被他不经意的一句话警醒起来:“给羊买饲料需要钱,盖房子也需要钱,家里头孩子们还要上学,好几样都不能耽搁,我这有时候也得拆了东墙补西墙啊……”

  听到这里,张生胜在心里转了个弯儿,问道:“哦,家里这么紧,先捡要紧的干,眼下最急的啥?”

  “肯定是盖房子啊。房子的事先别说了,看我的羊,现在已经有100多只了,等我的羊吃好了长肥了准能卖个好价钱,这不是盼着俺汉哥快点儿来嘛!”

  “羊一天能吃多少,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的饲料,现在这些羊再长多久才能卖?大概需要多少资金?”

  “5万块钱,给羊买饲料用。”

  “哦!你先等几天,我们这次来村里开展‘三个全覆盖’就是收集信息现场考查的,过几天等我电话。”

  说完,张生胜和同事便离开了他家的羊圈。在对其他客户的调研路上,张生胜侧面打问着史建刚家里的状况,才发现他家眼下盖房子急需用钱,工钱料钱都还欠着,经常有人上门讨债,盖了一半的房子也只能叫停,况且在刚才的聊天中他也说漏了嘴,这才发现这5万元的购羊饲料款是个幌子。可是张生胜却没有立马打消给他贷款的念头,因为在跟村民、村委会的沟通中得知,史建刚是村里勤劳致富的榜样,也是创业的带头人,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这致富心切却资金不给力,没权衡好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关系,才陷入当下的窘境。如果能够帮他把养羊产业扶持起来,还怕没钱盖房子?一天的走访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张生胜再次来到史建刚家,一语中的点破了他贷款的真是意图,史建刚脸红了:

  “汉哥,这工钱料钱急着给人家结算,房子还没盖好,我这也是着急嘛。”

  “房子没盖好不要紧,先在旁屋挤一阵子,工钱料钱是赊欠的这我知道,跟人家说说,暂缓些时间,现在最要紧的是把你的羊养好唠,往后还愁盖房子?……”

  话到这里,堂堂七尺男儿史建刚落泪了:“我还以为你一定恨死我了,我瞒着你骗着你……可是,谁不想致富咧,我现在这是盖房子养羊两头都吃紧……汉哥,我一定好好把我的羊养好,然后把家里的房子盖的精精干干的。”

  5万元的购羊饲料款贷出来了,在张生胜的鼓励和信任下,史建刚卯足了干劲向前冲,不久,羊喂的膘肥体壮,还繁殖了小羊羔,正赶上羊肉价格上涨卖了个好价钱,这不?前些日子刚搬进新房,暖房请客叫“汉哥”来了,现在史建刚的养羊产业,已经从当初的100多只发展到400多只,还经常外出学习养殖技术,成为了村里家喻户晓的致富带头人。

清非攻坚战的“急先锋”

  工作中的张生胜诚实守信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所以他的贷款很少形成不良,但是作为客户经理,为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是职责所在,辖区不良贷款清收的担子压在了他的肩上。他家离单位不远,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他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个人优势,在“清不良”攻坚战中勇挑重担,更全面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这场“清不良”攻坚战中走在先、跑在前,他经常说:“过去的前辈们就是这样干的,现在轮到我了,我绝不能、也决不会掉链子”。

  运筹帷幄方可决胜千里,单位多次开会对历年不良贷款进行讨论,一笔笔的过,一户一户的分析,当初是怎么贷的,当时的经营情况如何,现在该怎么办,能清收和处置的资产有多少,他依托自己的地方人脉,借力发力通过亲朋好友、村委会等渠道,主动联系贷户,亲自跑贷户,当面核实情况,还原当初的场景,讲清政策,共商解决办法,找准清收突破口,“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得到了广大客户群众的纷纷响应。同时带领大家在各村镇街道、商场店铺等人流客流较大的地方,在宣传信贷产品的同时向客户认真讲解“清不良”攻坚战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得到了广大客户群众的一致赞同,对欠债户、赖债户、钉子户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榆树院村的余三小早年买车搞运输资金不够,来信用社贷款,当时的信贷员经过认真审核为其评了信用户,发放了2万元的信用贷款,可赚钱后的余三小还款的次数和意愿越来越少,前几次还按期结息归还本金,可后来却渐渐没了踪影,张生胜知道后,先到村里和村委会打听,得知余三小这几年早就挣下钱了,听说信用社的贷款有人没还也没事,他也就不想还了。这可气坏了张生胜,他亲自登门收贷,余三小却显得“理直气壮”跟他来横的,还用村里和社会上结识的“狐朋狗友”和所谓的“能人”吓唬他,叫他尽快断了收贷的念头,还说“钱也不是你的,你是没事找事吃饱了撑的。”家里媳妇也劝他说,“咱可别惹事啊,这干工作还跟人结仇不成?犯不着。”

  “没事找事?”自从余三小家出来,这句话就搁在他心里成了个坎儿,怎么也过不去,他知道,正是因为多年来这笔贷款多少信贷员清收都对这样的赖债户产生恐惧心里而放弃收贷,才使得余三小更加嚣张口出狂言,信用社好心帮他发家致富,他却恩将仇报恐吓回之,正义何在?在赖债户余三小面前,张生胜没有退缩,他依靠自己多年积累的好口碑和好人缘,以及自己从事信贷工作诚实守信的好形象,积极动员和组织村里的相亲们对赖债户余三小欠钱不还的行为进行宣传,最终村里人尽皆知,走到哪里都有人戳他的脊梁骨,使余三小两口子都羞得没脸出门,才答应按期归还欠款。有人问他:“干份工作,至于这么较劲么?保重自己要紧,你就不怕出事?”张生胜却说:“信用社的存款是大家伙存进来的,放出去的贷款就来源于村民们的存款,我不仅是为信用社工作,也是为人民服务了,为大家负责了,贷款收不回来,我这心里也难捱着了,所以,必须收回来。再说了,我有大家伙跟我站在一起,我还有什么好怕的。”

  从乡村到市场,那些老赖们见到他都躲着走,生怕被他发现,大家都知道,那些老赖们怕的就是他身上的那股子一心为公、铁面无私的浩然正气和诚实信用的农信本色。在他的引导和带领下,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渐渐打开局面,为农商银行改革发展进一步扫清了障碍,维护了农商银行的良好形象。

  这就是张生胜,一名普普通通的客户经理,一个满口的家乡话的大嗓门儿,用平凡的事迹书写着自己不平凡的农信故事,这里面有许多侠骨柔情的真实写照,更有许多激情和汗水碰撞后迸发的火花,这些点点滴滴,分分秒秒,组成了农商银行如今的璀璨与绚烂,他经常开玩笑的说:“在农商银行创业发展的征程上,请不要考虑我头发的花白颜色,因为在我心里,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呵呵……”。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