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商文化 > 企业文化

写不可以已

时间:2020-09-03 11:38:46 来源: 作者:许 珊
       当我站在三台县明宇丽雅酒店的大堂,看着“农信芬芳”通讯员培训这块标牌的时候,我还在想我怎么就朝着写作这个方向走了呢?回忆起我刚进入盐亭农信工作不久,某一天我接到了办公室同事的电话,问我说:“你新入职有什么所感所想可以写出来向办公室投稿,写得好还可以向市上向省上投稿,有发表的机会。”当时就是这个电话开启了我之后向联社办公室的“投稿之路”,而我的文章也确实有幸在四川农信报和在中国金融网上发表过,在这之前,我却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和文字打交道,因为我害怕当写作兴趣变成写作任务时我就会很吃力很焦虑,会焦虑将自己的寥寥见闻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会焦虑以自己的角度和高度来写是否可以让文章脱颖而出?会焦虑自己目前的阅读量能不能起到支撑自己观点的作用?毕竟如黄庭坚所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阅读如此重要,但是经过这次培训,我才认识到,在阅读之后的思考更重要,书有好坏之分,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读书之后试着把书中的精华变成自己的知识,是最重要的思考。如果说角度和高度是写作的基础,那温度就是写作的灵魂,郝老师在培训课上给我们讲他创作《一个人的银行》的采访经历,我当时仿佛跟着他一起走进了那个叫“俄亚”的大山深处;仿佛亲眼看见了巴交龙布在大山里行走,在山崖上用尽全力地攀爬;仿佛亲耳听到了当地的纳西族山民亲切地称他为“银行舅舅”。我震撼于他讲课时的感染力,也对“温度”一词有了新的思考,试着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当时讲的通篇都是空洞之词,确实很难抓住我们的吸引力,如果没有老师的亲身体验,那《一个人的银行》就会少了温度,少了让读者感同身受的力量。
       而我在培训之前的焦虑也随着培训结束慢慢减少,“有时候手痒了就想写两篇”参加这次培训的一位同事这样说到,是的,对于我们而言,我们首先要养成习惯,再说提高写作能力的事,如果说,连习惯都还没养成,那之后的一切努力可能都会瞬间毁于自己的浮躁。如果想在一条路上走得顺利,那么这条路上的沟沟坎坎,都必须得先熟悉,正如我们玩一款游戏,游戏规则不懂,只能到处碰壁,当我们对规则了然于胸,那个时候才能随心所欲。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经历和感悟的增加,我们最终缺少的是必备的技巧和工具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诉诸于笔端。就像一个空有境界的人,却不会武功招数,不知道如何用文字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通过这次培训我懂得了掌握了规则和技巧,后面的写作会变得很简单,只需要用时间打磨技巧,不断地熟练规则,创作之路上的突破,不过是早晚的事情。我始终认为,用文字来分享,成就了别人,也成长了自己,只有懂得分享,才能体会分享带来的成就与喜悦,其实我们并不是非要等到很成功的时候才去分享,而是当我们走了有十步的时候,就可以告诉人们前三步我们是如何到达的,因为别人更愿意看到你的坚持和进步,而不是望尘莫及。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