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商文化 > 企业文化

做有“温度”的农信人

时间:2020-08-13 18:14:22 来源: 作者: 张依瑞
       骤然降温的春夜,冷风夹带着雨丝,加上因为疫情空旷无人的街道,分外寂寥。夜归的行人裹着轻薄的衣衫,行色匆匆地穿过大街小巷,偶然抬头看见家中窗户内透出的隐隐灯光,不禁露出一丝微笑,瞬间感觉一股暖意直入心田……
  植物有趋光的天性,人也有向往温暖的本能。所以,当读到的毛主席的一句话“做人有温度”时,感概最深。因为我周围的同事,就是一个个有“温度”的农信人。
 “温度”来自坚定的职业操守。那是一个午后,两名50岁左右的客户来到王姐窗口,开口就是转账,金额也不小,账号是A4纸上公司的账号。经验丰富的王姐并没有立即办理,而且认真询问客户是否对于资金的流动清楚,也利用自己认识的朋友迅速的打听了转帐公司的真实性,又进一步询问了老人儿女是否知情。面对客户的不耐烦,她仍然坚持在多重证实下才继续为两位客户办理业务,并一再提醒两位客户要提高金融防范意识。看到王姐如此细致谨慎的处理业务,我想,这不仅仅源自对职业道德的操守,更多还是来自内心深处对客户的关心——这就是“温度”。
 “温度”同时也是制度的守护。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到:“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是最后构想那个穹隆之上不可动摇的拱心石。”“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合乎合规,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客户尊重和信赖,也才能坚持做一个温度的农信人。入职以来我一直在前台工作,对于贷款业务还不是很了解,但常常看见有人带着朋友来找支行行长,一遍又一遍的询问可不可以看在友情的份上进行贷款,折中一下制度,通融一下要求。对于这些不符合制度的请求,每次我总能听到一句斩钉截铁的话:“对不起,不可以!没办法!”一句简短而有力的话让我明白,制度的守护既保护了别人,也保护了自己,这也是“温度”。
  有人说,钱是最脏最冷的,但自我成为农信人以后,我认为,传递也有“温度”。每天清晨,伴随着营业大厅的门开启,迎来了一日的晨光也迎来了一位憨厚的妇人。
   “小妹子,我存钱!”
   “好的,阿姨您是存卡上用还是存定期呢?”
    “不,不存我这儿,都存这个账号,我儿子的,他要买房子!”
      接着,从窗口递进来一沓潮湿的黏着不少血迹和碎骨渣的钞票,味道是不怎么好闻的,但是我知道那些都是她起早贪黑卖猪肉一点点存下的,存进去的是她对儿子的爱。望着玻璃外期待的阿姨我也忍不住喜悦起来。看似平凡的现金存入、资金转账,当你了解这传递背后的故事时,你会发现,我们传递的是一份份爱、一份份责任。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做为一名每天摸着现金,做着帐的人,要时刻牢记自己承载的是别人的希望,绝不能让“温度”缩水、降温。
  “温度”更是社会责任与担当。说到银行,跟钱打交道,嫌贫爱富可能是大众最直观的看法。但是,作为践行精准扶贫普惠金融的四川农信,当各银行为了减少成本纷纷撤离农村网点时,唯有农信人坚持着!当疫情期间各大银行关门歇业时,农信人坚持着!为了共抗疫情全面支持复工复产,春耕备耕,四川农信推出了月利极低的“战疫贷”……农信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践行着“四川农信,四川人民自己的银行”,做一个温暖客户有责任有担当的银行这一宗旨,从未停止。
       家的灯光温暖而明亮,我看看毛主席的那一句“做人有温度”,情不自禁提起笔慢慢临摹了一遍,而又仿佛不够,我更希望用我短暂的一生去写出这句话,做一个有“温度”的农信人。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