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商文化 >  金融知识

以科技赋能信贷全流程管理

时间:2020-03-18 10:45:35 来源:中国农商行网 作者:李英博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金融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信贷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都在发生深层次变化,也对风险防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在信息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银行信贷业务转型和风险防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借力科技发展带来的有利条件促进自身的良性发展,成为传统银行能否实现成功转型、迈上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核心课题。本文以山东昌邑农商银行上线信贷全流程业务支撑平台为例,详细分析了科技在信贷“四个中心”建设和风险防控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科技赋能农商银行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传统信贷业务模式的现状与不足

       传统信贷业务模式下,农商银行各支行作为内部相对独立的贷款营销单位,同时被赋予一定的贷款审批权限。支行的客户经理作为贷款营销、手续办理的主体,在办理贷款尤其是支行内权限小额贷款手续时,从受理贷款申请、整理贷款资料、借款合同签订,到贷款发放、资金支付、贷后跟踪检查等环节,通常由承诺贷款的客户经理负责完成。这种模式下,贷款“重放轻管”痕迹明显,客户经理“身兼数职”,在贷前、贷中、贷后均扮演了重要角色,前中后台不分离,岗位制衡不明显,不符合流程化管理、流水化作业的理念,风险诱因较多且容易触发。

       目前,农商银行传统信贷业务模式主要存在的不足。一是风险防控能力较弱。传统贷款模式下,客户经理贷款考察、资料整理、合同签订、资金支付、贷后管理等环节存在“一手清”问题,对道德风险、操作风险的防控能力不足,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完善,风险防控能力较弱。二是营销潜力发挥受限。客户经理既要营销客户,又要整理贷款资料、签订合同、整理档案,办贷手续繁琐,工作量大,日常事务性工作占用时间多,无法腾出时间专心营销。三是客户服务体验较差。一笔贷款从受理到放款,环节多、签字多,手续繁琐且耗费时间较长,而且需要客户往返银行多次,办贷效率不高,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利于服务形象的树立。
 
信贷全流程管理和风险防控的对策

       为弥补传统业务模式下信贷管理的短板和不足,山东昌邑农商银行按照山东省农信联社关于“四个中心”建设的工作要求,根据信贷业务全流程管理理念,坚持风险制衡原则,运用科技手段,充分调研论证,不断完善内部运行机制,重构信贷业务流程,创新上线信贷全流程业务支撑平台,扎实推进城区电子化档案多层级集中管理,显著提升了“ 四个中心”运行效能,并逐步实现贷款全流程业务的规范运转。

       (一)以放款集约化管理为着力点,按照全流程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四个中心”,实现“流程一条线、风控一体化”。一是昌邑农商银行新成立小微贷营销中心,通过获取的行业客户数据库集群,向支行进行业务派单,同时依托自身直销、电销团队,开展自主营销;小微贷营销中心与各支行,在零售业务营销方面既相互支持又相对竞争。二是成立公司业务部,对公司类贷款实行集中管理,打造对公业务专职营销服务团队。三是强化风险审查中心建设,定期开展对风险审查人员的履职评价,将审查贷款的业务量和贷款质量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与绩效工资相挂钩,并建立淘汰机制,督促审查人员履职尽职。四是打造高效放款中心,分别成立公司放款中心、零售放款中心,切实发挥贷款发放“总闸门”作用,杜绝客户经理“一手清”问题。五是突出贷后检查重点,对大额公司贷款、区域性贷款、审计模型提示贷款等进行重点检查,并加大管理考核力度,督促提升贷后检查质量,坚决杜绝贷后检查流于形式。

       (二)研发上线信贷全流程业务支撑平台,重构贷款办理流程,推动实现流程管理“三个提升”。一是重构放款流程,提升贷前风险防控水平。放款中心导入信贷全流程平台后,将合同签订、系统提报、放款等环节集中上收到专业团队办理,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档案入库双人审核,减轻信贷人员档案整理工作量,实现了专业高效、流程再造;同时有效防控了客户经理“ 一手清”问题,健全了贷前风控机制。二是系统依托科技手段实现风险预警功能,提升流程作业标准化水平。通过系统强制联动双录、信贷资料影像化,实现贷款全部资料的有效整合;把提醒预警功能嵌入贷款业务全流程,将双录、贷款资料不全、未及时归档、贷后检查、纸质材料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的线上管理;对于超出要求时间的进行预警,督促各环节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对信贷全流程操作进行留痕,对电子档案的形成、修改、相关信息的完善进行留痕,便于追溯。在线上管理的同时,完善实物档案管理,促使实现对纸质档案的“电子备份”“双保险”,确保纸质材料安全和信贷资料完整。系统具备完善的全流程审计检查功能,针对内部的审计、检查,可分配不同人员不同的权限进行线上检查,避免传统的纸质翻阅材料造成档案保管烦乱。三是扩展线上功能,提升不良资产管理水平。通过系统将诉讼、清收、保全等不良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线上管理,一并上线贷款到期后的不良贷款资料移交、管理等功能,进一步完善不良贷款管理功能,可以有效提升不良资产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通过数字化管理手段,规范操作流程,精简环节手续,加快内部运转,推动实现办贷效率“三个提升”。一是贷款流程电子化,提升内部运转效率。集中放款模式下,信贷资料通过系统扫描后进行线上传输,速度更快,安全高效;客户经理现场受理客户贷款申请后,即时录入信息、提报资料,一笔一清,数据线上传输,贷款高效审批,进一步优化了内部运行机制,提高了整体服务效能。二是实现一次办好,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传统模式下,一笔贷款从受理到放款,耗费时间较长,而且需要客户往返银行多次,办贷效率不高,客户体验差。在集中放款模式下,通过客户经理实地营销、系统线上功能支持,客户只需在放款时到银行跑一趟即可,审批环节大力简化,真正实现客户办贷“只跑一次”,进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农商银行品牌美誉度。三是节约物力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水平。

       (四)规范管理,释放潜能,推动实现营销服务“三个提升”。一是解放客户经理生产力,提升业务营销能力。随着信贷全流程管理系统的上线,信贷资料文本整理的工作量较原来减少一半以上,客户经理从繁重的日常事务、合同签订等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专职从事业务营销,进而提升个人业绩和绩效薪酬,明显调动了客户经理的营销积极性,释放了全行营销潜能。二是实现贷款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提高办贷效率。依托科技平台支持,信贷资料通过系统扫描后进行线上传输,速度更快,安全高效。客户经理实地受理客户贷款申请后,即时录入信息、提报资料,数据线上传输,贷款高效审批,流程运转更加畅通,显著提升了办贷效率和客户体验。贷款交接由原来的客户经理清单式交接到只需移交管理权限,实现贷款全流程管理的存档长期化、业务流程化、资料合规化、管理精细化、数据共享化、传递无纸化,显著提升了贷款管理水平和内部运行质效。三是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该行放款中心,在集中放款模式下,履行放款手续的人员由原来分布在各支行的每位客户经理,集中到放款中心专业团队,在减轻客户经理工作量的同时,有效提升了贷款专业化管理水平,同时强化了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可为业务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支撑。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