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商文化 >  金融知识

农商银行如何加强扶贫贷款管理

时间:2020-02-13 14:44:26 来源:中国农商行网 作者:廖显江 杨正春
 

农商银行身处扶贫阵地最前沿,是金融扶贫的主力军,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金融扶贫工作中,应提高站位、加强研判、严阵以待,对外营销对内管理双管齐下,将金融精准扶贫“一战到底”,为金融扶贫画上圆满的句号。笔者以四川三台农商银行为例,浅析当前农商银行扶贫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作建议。

扶贫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营销落实不到位。一是在政策的具体落实上,存在“上热下凉”,执行力层层衰减的问题。省级联社、办事处及农商银行每年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专题安排、专门部署、专项考核。但到前台因业务营销指标多、压力大、人手紧,往往对扶贫贷款营销落实不够。二是部分涉贷人员一定程度上对扶贫贷款的认识较为片面,认为只要将前来申请贷款的贫困户服务好就“功德圆满”,导致扶贫贷款投放不充分、不饱和、不彻底。

(二)日常管理不到位。一是在贷前调查环节。农商银行对联合风控小组的职责划分较为笼统,考核激励不够到位,风控小组在贷前审核中工作不细、把关不严,导致涉贷人员对借款人的实际劳动技能、信用观念、贷款真实用途等要素收集上不够全面,情况把握不够准确,风控把关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二是在贷中审查环节。农商银行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因金额小、机构自身有目标计划等原因,贷中审查基本是依据借款人的基础资料完成审批的,未进行严密的交叉验证或再核实。三是在贷后管理环节。农商银行涉贷人员参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的要求,只要结息正常,每年仅进行一次检查,对贫困户的日常经营情况了解关注不够。

(三)风险化解不到位。一是在角色定位上存在偏差。一些员工认为金融扶贫是政府扶贫工作的一个方面,主体责任在地方党政,农商银行只是配合完成扶贫任务,贷款一旦出现风险,政府会最终“兜底”,风险意识薄弱。二是对不良化解的紧迫感不足。农商银行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绝对额较低,且单项贷款不良率不高,管理人员对风险化解放松了警惕。三是风险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分险渠道相对单一,仅有政府财政出资的担保基金做担保,相较于放大后的贷款余额杯水车薪,对于从根本上化解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作用有限。

(四)综合帮扶不到位。贫困户本身存在劳动生产技能不足、家庭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差等先天不足。一方面,因劳动生产技能不足,生产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生产劳动无法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如走访中发现,一些贫困户种植了蔬菜,但因日常管理不到位,种植欠缺科学性,种植的蔬菜品质较低,根本无法在市场上销售。另一方面,遭遇天灾,防不胜防。如今年部分发展生猪养殖的贫困户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损失惨重,导致脱贫奔康受阻。农商银行在金融扶贫领域的主要精力集中于信贷支持,其渠道、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未能有效融入到金融扶贫上来,综合帮扶亟待加强。

(五)宣传总结不到位。农商银行在金融扶贫的长期实践中探索、创造了较为成熟的金融扶贫模式。如,三台农商银行以生猪代养、发展生态农业等为切入点,构建起“贫困户+生猪养殖企业+农商银行”“贫困户+稻鳅养殖专合社+龙头企业+农商银行”等产业扶贫模式,全县通过此类产业扶贫脱贫的贫困户占全部脱贫贫困户数量在70%以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同时,农商银行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不折不扣抓好政策落实,承担了大量社会责任,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缺乏对工作的系统梳理与及时报告,致使地方党政对农商银行金融扶贫了解不深,支持力度不够。

工作建议

(一)层层明确职责,压实主体责任。一是建立三级工作领导小组,厘清管理责任。从农商银行到各支行和分理处要建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扶贫贷款营销管理责任与义务,切实调动全员能动性。二是对联合风控小组进行重塑。要结合前期工作实践暴露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联合风控小组的岗位职责,明确权利与义务,将各方的职责摆上台面,通过文件形式固化下来,对照考核。要加强人员甄选,切实将政策熟悉、责任心强、作风硬朗的干部选入风控小组,严把入口关。三是加强日常检查。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形式,加强扶贫贷款营销管理的日常考核,绷紧主动作为之弦。

(二)加强主动营销,实现服务全覆盖。按照“特事特办”原则,结合评级授信工作,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摸排和评级授信作为阶段性专项工作,并制定专项激励方案,对扶贫贷款按户开展考核,倒逼强化挖潜,力争实现对符合条件、具有劳动能力和生产意愿贫困户的信贷投放全覆盖。要充分抓好扶贫信贷投放节点,让农商银行信贷政策与资源最大限度惠及贫困群众。同时,要紧跟地方党政扶贫冲刺规划,加强对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代表的扶贫带动示范群体的金融服务。

(三)分类施策,加强风险化解。针对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本息逾期不断攀升的问题。农商银行应因地制宜,分户施策,多措并举,在政策许可和合规前提下,积极收回贷款或盘活债权。一是对于贷款期限与生产期限不匹配造成逾期的。可通过借新还旧、无还本续贷等形式,继续给予支持,助力其度过难关。二是对于因劳动技能不足导致经营项目暂时失败的,在对贷款给予续贷支持的同时,农商银行可发挥资源优势,通过专项捐赠、定点帮扶、争取政府救助等手段,对其开展生产技能培训,提供生产资料,帮助其逐步脱贫偿贷。三是对于实现脱贫摘帽,有钱不还的借款人。要联合村委对其开展信用意识教育,抓好扶贫政策宣讲,直至利用司法手段予以依法追偿。四是对于借款人死亡或长期无法联系的,应启动风险金偿付机制,对损失贷款进行偿付,维护农商银行债权。

(四)广泛争取,汇聚齐抓共管合力。要加强扶贫工作的总结与宣传,让社会各界既看到农商银行参与扶贫做出的积极贡献,也切实看到到金融扶贫存在的深层问题,有效激发地方党政、监管部门、企业、贫困群众等主体共同参与、理解、支持金融扶贫的自觉性。一是加强向地方党政的工作汇报。定期向地方党政汇报农商银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展示扶贫工作成绩、剖析工作推进难点,争取其对农商银行的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要大力争取财政资金,壮大分险基金规模,并探索设计商业分险的方案,不断拓宽分险渠道。二是加强人行货币政策的争取。积极争取人行扶贫、支农再贷款及信贷调控政策,有效转移和缓释金融扶贫对经营带来的资金和成本压力。三是做好工作调研。对金融扶贫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为全系统做深、做细、做优金融精准扶贫提供有益借鉴。四是把握好重要时间节点。用好扶贫政策3年不变的有限空间,借力监管、党政力量,妥善处理贫困户退出、扶贫贷款转化、逾期贷款催收等重点工作,积极作大农商银行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