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  行业聚焦

广东农信打造“四横八纵”金融科技服务体系

时间:2020-10-15 11:21:41 来源: 作者:郑文德 黄水华

  近年来,广东省农信联社金融科技建设全面提速,以“十三五”IT规划为蓝本,基于云化、平台化、中台化的全新科技基座基本建成,科技支撑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同时,省农信联社积极主动利用新技术推动科技建设模式转型,破解了多级法人体系科技建设的难点、痛点问题。近期,省农信联社正式发布“四横八纵”金融科技服务能力体系,全面、深度向各农商银行(农信社)开放各项服务能力,这标志着省农信联社全力打造的共建、共创、共享的金融科技服务体系由试点进入了全面应用阶段,为两级法人体制下的金融科技建设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打造金融科技服务新体系

助力推动数字化转型

  为加快广东全省农商银行(农信社)数字化转型,省农信联社在金融科技新基座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了“四横八纵”的金融科技服务新体系。“四横”主要明确四个不同层面的金融科技服务,包括渠道层、产品层、共享能力层和技术平台层;“八纵”主要描绘省农信联社能够输出的不同层级和维度的八种科技赋能方式,包括金融科技规划与咨询能力、金融云平台服务能力、解决方案输出能力、数据创新应用服务能力、基础应用平台支持能力、安全体系支持能力、应用API接口服务能力、基础技术平台输出能力。

  “四横八纵”体系总结归纳了广东省农信联社当前的金融科技服务全景图。与传统服务体系相比,金融科技服务新体系以构建开放、共享和安全的云化金融科技服务生态为核心,既可以由各农商银行(农信社)结合自身发展需要,选择适合的科技平台、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助力机构全面发展;又能够构建省农信联社、各农商银行(农信社)上下联动的一体化科技工作协同机制,凝聚全省科技合力,助力数字农信发展转型,携手共同打造共建、共创、共享的数字化农村金融生态圈。

  依托“四横八纵”体系

破解科技发展服务难题

有效化解科技建设的统一性与个性化矛盾。

“四横八纵”中的“四横”在明确四个不同层面的金融科技服务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兼顾解决统一性和特色性问题。在渠道层,手机银行、网银、移动营销等共性渠道由省农信联社统一建设,特色小程序、宣传H5等个性化展现各机构可选择自建。在产品层,省农信联社通过对传统金融产品进行解构,构造出新的产品工厂模式,可以实现产品服务的灵活配置组装,各机构既可以直接使用省农信联社提供的统一化产品,也可以通过产品工厂自由配置出个性化产品。在共享能力层,省农信联社通过打造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不断沉淀可复用的企业级服务,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在技术平台层,省农信联社通过发挥大平台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对IT基础设施进行统一建设,各机构可以按需申请使用,既可以减少重复投资,又可以降低建设成本。

有效解决机构自主建设受限的科技发展困境。

广东省农信联社通过与华为、阿里等领先科技企业合作,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搭建了金融云、行业云两个云平台,并将各种金融产品的后台服务解构、发布到云平台上,按云化服务方式全面开放,为全省农商银行(农信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和自助式的云服务。各农商银行(农信社)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通过云租户方式完全自主地开展个性化应用开发工作,像使用水、电一样快速便捷地使用不同层面的“云服务”,大大提升了科技服务的响应效率和个性化需求。与过去传统科技服务方式相比,“云租户”直接给机构提供了“一栋大楼”而非单个系统,“大楼”的供电、供水等基础服务由省农信联社统一保障,“大楼”内部的布局和使用等完全由机构自主决定,从而最大限度解决了机构自主建设受限的困境。

切实摆脱“想做做不了、做了做不好、做了不实惠”的窘境。

长期以来,广东全省机构总体上业务发展参差不齐、科技水平整体薄弱,部分机构缺乏业务创新发展环境,创新成本大,人、才、物支撑不足。为摆脱以上窘境,广东省农信联社在“四横八纵”科技服务新体系中,进一步发挥系统大集中的优势,重点提供八种科技赋能方式,全面覆盖了不同业务水平和科技现状的机构,真正意义上打通了面向全省不同机构的服务通道。在八种不同类型的科技赋能方式中,既有宏观层面的规划与咨询能力服务,也有微观层面的应用API接口服务;既有基础技术平台能力服务,也有基础应用平台服务;既有整体的解决方案服务,也有局部领域的数据创新服务;既有专业化的云平台服务,也有体系化的安全保障服务。通过“四横八纵”提供的全面、差异化的金融科技服务能力,不仅可以让各机构“想做就能做”,而且还能支持各机构“要做就能做好”的愿景。

  强化科技协同机制

加速金融科技全方位赋能

  在“四横八纵”整体服务框架下,广东省农信联社将进一步发挥“小法人+大平台”的优势,在前期试点基础上着力围绕优化完善与各农商银行(农信社)上下联动的科技协同工作机制、产品创新和运营机制,并依托自主研发、联合创新、合作运营和委托培养等四个联动模式,凝聚全省科技建设合力,促进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协调发展。

模式一: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业务场景,农商银行(农信社)可以依托省农信联社输出的开放共享能力和云服务资源,完全自主地开展个性化研发,敏捷应对市场变化。

模式二: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业务场景,农商银行(农信社)可以依托省农信联社输出的开放共享能力和云服务资源,完全自主地开展个性化研发,敏捷应对市场变化。

模式二:对于具有创新性的探索型业务,鼓励农商银行(农信社)与省农信联社开展联合创新,充分发挥农商银行(农信社)的业务优势和省农信联社的科技优势,共同孵化创新产品。

模式三:对于行业拥有成熟方案而机构需求差异较大的业务,如行业应用、绩效管理等,省农信联社将在确保业务、技术、数据等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充分引入专业第三方合作供应商,建立外部合作运营资源池,支持各农商银行(农信社)根据实际需要自行挑选合适的供应商进行合作。这样既保持IT架构的可控性,又能灵活地支持差异性,并且充分利用市场灵活、成熟的运营资源,加强科技与市场的融合。

模式四:各农商银行(农信社)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省农信联社的项目实施,不断积累项目管理、产品研发等科技经验。省农信联社将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为各农商银行(农信社)提供“手把手”赋能,补强农商银行(农信社)业务对接及整体科技水平方面的短板,共同打造一支多层次、高素质、复合型的广东农信金融科技人才队伍。

  目前,在新模式下,广东省农信联社与各农商银行(农信社)上下联动、紧密配合,形成了不少实践案例,包括中山社保卡、佛山畅驾APP对接、ESB南海租户、联合风控、数据分析联合创新、数据营销、数字化钉钉、儿童银行、东莞顺德ETC间接等。下一阶段,广东农信将充分发挥“小法人+大平台”优势,以构建省农信联社与农商银行(农信社)上下联动的一体化科技协同机制为纽带,凝聚全省科技合力,通过大平台孵化更多场景,构建农村金融服务大生态,进一步促进各农商银行(农信社)在科技、资源、市场等方面走“联合与合作”的道路,深入推进科技与业务融合发展,促进“数字农信”深化落地。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