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商纵横 > 服务三农

陕西汉中:脱贫攻坚夯实支农支小金融支撑

时间:2019-10-21 14:19:02 来源:中国农商行网 作者:杨海涛 钟之顺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汉中农合机构在陕西省农信联社和汉中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夯实支农支小的基础取得了较好成绩。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服务三农的传统优势和基础优势,全面落实精准扶贫贷款投放任务。按照“创新产品、改善服务、整合资源、放大效应”的工作思路,陕西汉中农合机构先后推出了“精准脱贫贷”“产业贷”“光伏贷”等产品,大力推行“5321”金融扶贫贷款模式。至2019年6月末,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67740笔,金额277607万元,其中存量扶贫小额贷款40030笔,金额153093万元,占全市扶贫小额贷款总量的96%以上,累计支持贫困人口181962人。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激活了贫困户脱贫造血功能,脱贫攻坚夯实支农支小金融基础,为当地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陈某是汉中镇巴县渔渡镇小寨村村民,其丈夫瘫痪在床,三口之家挤在2间土墙房子里艰苦度日。镇巴农商银行渔渡支行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该户会养猪,并且有酿制白酒的手艺,有发展致富的想法,只是苦于没有资金,得知情况后,渔渡支行帮扶人员帮他们制定脱贫计划,并发放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一年后,陈某养殖场规模日益扩大,同时建起了年产一万斤白酒的作坊。陈某说:“多亏了镇巴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一年就让我赚了5万块”。加上政府补贴的资金,陈某家修起了宽敞明亮的两层楼房,儿子婚事也有了眉目,并于2018年底脱了贫,摘去贫困户的帽子,成功当选为小寨村致富小能手,登上了该村脱贫攻坚“红榜”。

据介绍,汉中农合机构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吃透用好关于扶贫贷款的最新政策,积极广泛宣传动员。对于贷款到期且因客观原因无法归还的,经办机构提前与镇村干部、扶贫部门沟通协调。对符合扶贫小额信贷条件、风险可控的贫困户,经当地扶贫部门审批同意后,及时办理展期或无还本续贷。有效避免了贫困户因贷返贫、致贫,提高了扶贫效率。

同时持续推进“信用村(社区)”“信用镇(乡)”创建活动,在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增强社会诚信意识的同时解决贫困户贷款难问题,有效提高了信贷扶贫质量。通过信用工程建设,宣讲普及金融扶贫政策及相关金融知识,着力于“志”“智”双扶,鼓励他们坚定信心,自强自立,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提高了扶贫精准度,提高了扶贫贷款质量,确保每一笔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有成效。

在加强信贷支持脱贫攻坚的同时,紧密围绕帮扶工作目标任务,精心选派驻村第一书记9人,驻村工作队员32人,落实结对帮扶责任人670人,帮扶贫困户1466户,目前815户贫困户已实现脱贫,帮扶成效显著。在认真摸排帮扶贫困户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输血+造血”的方式,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为帮扶贫困户办实事、办好事,累计捐资近300余万元,帮助贫困村修建村道及架设便民桥、新建人畜饮水工程、安装路灯、开办“爱心超市”、新建办公室、公共厕所等,全力推进扶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累计筹资60万余元,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确保每户贫困户发展1至2个特色产业,有力促进农户增收。通过节日慰问、捐资助学等形式,将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传送到困难群众手中,累计捐助金额达80余万元,彰显了“大爱信合”和“责任信合”。

据了解,下一步,汉中农合机构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持续推进金融扶贫工作。以助推乡村振兴为主要抓手,加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帮助贫困户拓宽收入渠道。以普惠金融服务为支撑,提高金融产品覆盖面,持续改善县域金融服务,实现支农支小目标和要求,让人民群众能享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惠利。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