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 金融研究

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及路径探析

——以隆昌农商银行为例

时间:2021-04-26 11:21:08 来源: 作者:熊 莉 陈善钧

  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四五规划”对我国金融领域发展做出了若干部署,明确指出: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构,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支持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等内容,进一步强调,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契机也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农商银行作为县域金融的主力军银行,正面临着从经营理念、服务方式、管理模式到支付渠道等全方位的冲击和挑战,数字化转型之路,势在必行。然而,数字化转型却是大多数农商银行的短板。那么如何利用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一条适合农商银行发展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也成为了当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亟需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以隆昌农商银行为例,对新形势下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及路径浅谈几点认识。

  一、数字银行和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分析

  2020年上半年,是不平凡的,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实体经济活动受到较大冲击,疫情期间,线上金融体现了其优势,发展迅速,这也从一方面体现了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因此,数字化转型是银行未来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什么是数字银行?数字银行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手机钱包、网上开户、网络营销等一系列事物的总称。数字银行更依赖于大数据,分析和采用所有新技术改善客户体验。数字银行与传统银行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再全部依赖物理分支网络,而是以数字网络为银行发展的核心,借助前沿技术为客户提供在线金融服务,服务趋向定制化和互动化,银行结构趋向扁平化。数字银行的优点在于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

  银行数字化转型是什么?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依托于先进的数字技术,通过完善系统架构、优化业务流程、丰富场景营销、强化风险控制、加强技术能力建设和业务科技融合,通过大数据分析等,为客户提供更加普惠、高效、安全、多样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而农商银行因其定位、地域和服务对象的差异性,更加需要思考,应该如何做好客户服务和营销模式的转变,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转型之路,从而收获客户对农商银行品牌强大的忠诚度。

  二、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历程

  以隆昌农商银行为例,该行深入贯彻省农信联社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发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优势,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

  综合核心业务系统成功投产。2007年8月,在省农信联社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第一代综合核心业务系统SC6000上线,实现了全省农信机构的业务联网,隆昌农商银行的业务系统从东信单机版成功过渡到了省农信联社成立后第一个统一的综合核心业务系统,第一次实现了全省农信机构和县域城乡之间的业务联通。2014年10月,四川农信的新一代综合核心业务系统SC6000Z经过四年的开发后顺利投产,成功完成了银行系统架构的战略转型。系统新升级,成功承载了春节业务高峰期的最大峰值。2019年7月,随着系统的不断升级和优化,第三代交互式的智能综合业务系统已完成第一期测试和部分网点试点,第二期智能核心系统的开发和升级正在紧张的进行中,以后呈现在一线操作人员眼前的将是生动的相互式界面的智能综合核心系统和各种智能自助机具设备,期待2021年智能系统的投产。

  我们有了自己的银行卡。2008年,在第一代综合业务系统成功运行近8个月后,四川农信自己的银行卡开始发行,彻底结束了省内农村信用社无银行卡的历史,向电子化发展的征途又迈进了一大步。银行卡的类型也从磁条卡发展到金融IC卡,再到现在的第三代国芯国密IC卡,农商银行银行卡发展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截至目前,隆昌农商银行共发行蜀信大千卡0.45万张,金融社保卡52.73万张,累计发卡98.61万张,在该行所属农村范围内实现了户户有卡,为着力创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品牌,改善辖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有效实现城乡支付服务协调发展。

  服务网络不断健全。一是网点装修全面升级。近5年来,隆昌农商银行严格按照省农信联社的网点装修规范,对辖内98%的网点进行装修升级改造,统一形象、统一标识,树立了农商银行品牌标识;二是金融服务空白村100%全覆盖。按照“村村有服务”的标准,截至目前,该行在辖内共布放助农取款服务点260个,累计打造乡村金融示范站1个,示范点81个,其中,2020年新增打造示范点62个,新增或更换金融示范点(站)标识牌64套,使农民朋友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三是银行卡受理环境不断改善。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布放自助设备102台,其中城区54台,农村地区48台,发展特约商户约200户,布放POS机具254台,完成隆昌市城区主要街道辐射和所有农村场镇全覆盖,24小时不间断金融服务于广大群众。

  线上业务蓬勃发展。一是电子银行渠道建设稳步推进。从2011年线上业务发展至今,隆昌农商银行蜀信e电子银行用户累计签约193206户,企业网银用户累计签约477余户,“蜀信e·惠生活”电子商务平台入住商户221户以上;二是打造移动支付示范街,建设场景金融。为带动移动支付在乡村的推广使用,该行在2020年初通过对乡镇的深入调查,选定商户较为集中、商品种类多、人流量大的界市镇市中街、龙市镇迎祥社区迎祥街、石碾镇下街三个乡镇街道作为移动支付示范街的打造点。截至目前,三个示范街累计拓展商户182户,发生交易127660笔,金额1337.91万元。示范街安装该行移动支付的商户占比高达85.07%以上,移动支付示范街打造成效显著,在区域内形成了一定影响力;三是积极拓展渠道缴费。截至目前,该行已开通的三方缴费业务有:川港燃气代收、隆昌自来水公司水费代收、城乡社保/医保缴费代收、校园通缴费、“智慧停车通”“蜀信e·缴费”等。其中,累计签约校园通代理缴费项目26个,签约了包括幼儿园、中小学校、中职学校在内的代收学费业务,截至目前,累计发生交易1293笔,金额66万元。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的深耕,隆昌农商银行电子银行注册数、移动支付拓展数、云闪付推广数等,及其交易业务量,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隆昌农商银行的数据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农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困难

  (一)服务群体的差异性。诚然,农商银行长期以来立足于农村金融市场,网点也是遍布城乡,是县域网点最多,存贷规模最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二字也表明了我们最大的客户群体其实是来自于农村、农民,而目前农村的现状是,大部分是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年轻人多在外面打工,因为受文化、环境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到我行办理存取款时,他们更习惯于在柜台排队办理,而且老年人使用的大部分为老年手机,想营销手机银行都比较困难,所以农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在客户营销和拓展上需要比其他商业银行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数据应用和分析是“短板”。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数据的收集、应用与分析,从而得出各业务渠道的获客情况,再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做好定制化营销,而这却是农商银行的短板。虽然金融机构掌握着大量的客户信息,省农信联社的平台也相继推出了数据云、SCBI报表、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来做客户画像,但是因为不同的系统涉及的数据信息和渠道也不相同,缺乏统一的数据集市。未来希望的数字化营运应该是:一个客户来到网点办理业务,在输入该客户的身份信息或某张银行卡信息时,系统能够将该客户在该行的存贷款及其保险、理财、电子渠道业务办理的一个整体情况显示在柜员或客户经理的面前,且能通过相应的数据分析后端对该客户的信用、资产、负债和理财等有一个自助评分功能,便于下一步对该客户的差异化、精准化的营销,但目前,农信机构还做不到或做不全。

  (三)人才的匮乏。农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具备更多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储备的人,尤其是在数字化思维、数据价值发现、线上营销、新产品设计、客户体验提升等方面能力的人才,更是缺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多的是既要有一定的科技基础,还能熟悉相关业务产品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少部分的基层干部和职工,对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概念知之甚少,对新事物、新产品、新要求研究不深。

  四、农商银行做好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路径探析

  农商银行之间差异较大,因此,农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也是各不相同的。上市农商银行和规模较大的农商银行在数字化应用能力上普遍具备优势,而规模较小的农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上则是边探索、边实践、边前行。但数字化转型同时又是农商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定位和重要抓手,所以更要思路清晰地走好农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一)网点综合服务能力新升级,分层次做好智能网点建设。在金融科技时代,各家银行都在积极进行业务转型和升级,而全功能智能银行旗舰网点,更是一个物理实体,使客户能亲身、全方面体验金融科技带来的便利、高效和个性化的服务。农商银行因其服务客户群体的差异性,智能网点的服务定位需要更精准,大范围开设智能网点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因此,就农商银行而言,更应采取因地制宜,一地一策策略。其智能网点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对于城区优质地段的网点,可以根据其人流量、业务量、效益性及营业场所占地等选取一至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网点,按照全功能智能银行旗舰版本打造,布放自助开卡等全功能智能机具;二是选取有政府设立机构的规模较大一些的支部行网点,有选择性地布放部分智能机具;三是针对规模稍小的网点,则可以依托省农信联社即将上线的智能核心系统、助农取款服务点、电子银行等提升客户体验度。这样不仅能降低智能网点建设的成本投入,还能根据前期智能网点的营运情况对全行的智能网点升级提供参考,打造有温度的智能银行网点。

  (二)数据治理的重要性凸显。数据是未来银行的核心资产,做好数据治理也是助力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面,银行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关注度也由此而来。银行的数据治理,不仅是要将“沉睡”在后台的、庞杂而分散的数据形成相对标准化、便于存储、调用的数据资产,而且要通过可定制开发的算法模型,将数据资产“活用”于前端业务。在这一点上,如果仅依赖于行社业务部门的业务管理人员或一两个科技人员,可能是无法完成的。针对县域农商银行,可以通过与对外输出技术的专业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或更深层次建立联合实验室等方式丰富数据资源,进行在风控、营销和运营等相关领域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场景应用,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数字化转型路上,做好智能风控是重点。数字化转型涵盖了各渠道业务数据和客户信息的数据集合,期间如对大数据应用管理不善,大数据本身可能演化成难以量化的大风险。因此,加强风险控制才能确保农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路上的可持续性。一是采用大数据技术,综合化引入内外部数据信息,有效利用数据资产,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实现业务运营数据化、可视化;二是结合应用定位、防火墙、智能拦截等技术和硬件装置设施进行智能监控管理,建设机控化非现场检查模式以替代人查,节省人力成本并提高监测覆盖范围;三是依托多维度风险筛查模型,建设涵盖事后监督、敏感交易、反洗钱、报表监测、凭证影像调用、稽核审计检查、法院查控、电信诈骗、风险管理等功能的风控平台。通过将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后,对业务进行实时跟踪监控、数据持续采集、异常情况预警等,创新风控模式,实现银行精细化、智能化和专业化管理,有效控制风险,切实防范案件风险隐患。

  (四)信贷业务移动化、线上化。农商银行的零售业务形态和服务形式等都亟待升级,其中“数字化”主要体现在客户群体对“便捷性、效率性、互动性、可获得性、安全性”方面的创新。实现业务线上化,提供可交互、可感知的服务是发展趋势,比如借款人线上申请、线上授权查征信、担保人线上预审、线上还款等,让客户能更便捷、迅速地享受金融服务。目前,农商银行部分信贷产品虽然已经实现了线上自助放款和还款,但在贷款自助申请上与国有行比还有较大差距,国有行早已能实现客户通过线上提出申请,其后台通过对申请客户的征信记录、住房公积金余额等信息匹配,自动计算该客户的贷款额度,客户通过K宝即可实现从申请到支取全线上过程,非常便捷。就四川农信而言,目前蜀信e贷在手机银行上成功上线,但是,在客户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申请额度低、申请时效长等问题,在如何做好风险把控上还需努力。

  (五)守牢“线下服务”不松手。在农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路上,线上业务是发展的重点,但做实线下却是关键,是基础。一是当前农商银行在县域虽然已经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但农商银行在城区和农村的业务对象仍存在差异,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在逐年递增。这部分人群的金融服务很难完全通过线上完成,而农商银行正是这部分老人可选择的银行,这样的情况至少还要持续二三十年;二是针对小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完全靠标准化的线上产品是无法完全满足的,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在不同县域,呈现明显差异。而且,同一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也是多元化的,标准化的线上产品能满足部分小微企业和农户的需求,但其生产经营性需求还需要线下产品来满足。

  (六)产品创新和人才储备是关键。近年来,农商银行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提升,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等结构得到了不断改善。但在数字化时代,客户需求快速变化,对农商银行的产品创新和人才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扎实推进产品创新。包括但不限于:创新代理保险业务线上精准营销手段,不断提高目标客户销售成功率;创新对公业务营销模式,加大银企联动力度,广泛开展客群营销、主题营销和联盟营销等;创新行业应用拓展方向,转变思想,沉下市场,总行业务部门与网点配合完成美食通、停车通行业应用的拓展等等。二是积极推进人才储备建设。立足自身经营管理实际,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库,在青年员工中广泛开展“学技能、学产品、讲产品、争当业务营销能手”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跟班学习和普惠信贷、数字化转型等业务专题培训,加快复合型科技人才的引进、转岗和培养,加速形成一批优秀科技业务骨干,为农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添砖加瓦”。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是简单的业务线上化,重构组织架构等。随着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推广范围不断扩大,其对银行整体发展的引领与支撑作用也将愈发凸显。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融合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金融产品必将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发展前景下,农商银行更要守住“初心”,在有序推进业务提升的同时,逐步提升自身的数字化能力,力争高效步入数字化银行的正轨。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