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 金融研究

金融机构注意!央行:将创设直达实体经济的碳减排政策支持工具

时间:2021-04-02 20:21:28 来源: 作者:

       金融支持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相应政策,正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中。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最新透露,央行已经启动探索建立全国性的碳核算体系,将创设直达实体经济的碳减排政策支持工具,已经对金融机构开展了绿色金融业绩评价,并要逐步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4月1日下午,刘桂平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主要有三大功能——资源配置功能、风险管理功能和市场定价功能。央行的相关工作主要围绕这三大功能展开,并且已经实现了五大支柱,即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政策激励约束体系,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以及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他介绍,下一步央行将主要开展以下七项工作。首先是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到位,逐步开展碳核算。其中,最核心、最基础也是难度比较大的一项工作就是要探索建立全国性的碳核算体系。这项工作已经启动。

       碳核算是所有碳中和工作的基础,碳核算的对象是企业,有支持碳中和任务在身的金融机构也需要企业的碳核算数据。目前中国的省级政府部门有各自认可的碳核查认证机构,但尚未有全国统一的名单,也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和体系。此外,尽管对重点行业、企业的碳核算工作进行多年,但相关数据仍不容易被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获得,且目前碳核算涵盖行业较少,主要集中在碳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无法适应现在全社会低碳发展的要求。

       如何激励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刘桂平表示,央行将以能源结构调整为核心,创设直达实体经济的碳减排政策支持工具。此外,央行已经对金融机构开展了绿色金融业绩评价,并完善这一评价体系,推动金融机构有效、有力、有序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在约束机制方面,刘桂平称,央行将以信息披露为基础,强化约束机制。在这方面已经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下发了通知,鼓励金融机构披露环境信息,也在积极推动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发债主体、重点排放单位实现环境信息共享。除此之外,为应对气候风险,央行还决定要逐步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金融机构面临的气候风险主要是气候变化导致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受损的物理风险,以及高碳资产重新定价导致的转型风险。目前,国内一些银行已经开始展开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央行也曾以山西省为样本测算了气候变化对该地区三个行业的财务指标和金融风险的具体影响。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气候风险在标准、信息披露、指标选取等各方面还有挑战。

       对实现碳中和最直接的投资交易来自碳排放权市场。2021年1月1日起,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然而一直以来,关于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是否有金融属性仍然存有争议。刘桂平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应该更多体现金融属性,金融也应该加大支持和配合力度。

       刘桂平续指,央行还将进一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在六省(区)九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基础上,选取更多的地区进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试点。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