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农村数字金融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
中国经验与国际机构实践”高级别研讨会在京召开
11月10日-11月12日,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提升农村金融能力建设合作伙伴网络(CABFIN)、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联合举办的“包容性农村数字金融发展:中国经验与国际机构实践”高级别线上研讨会在京召开。
图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处会议现场。
研讨会上,有关专家介绍,当前世界范围内,随着技术创新、手机等智能通讯设备的普及、以及互联网覆盖范围的扩大,融资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容易和快捷。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的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不断优化,特别是在农业农村领域,形式多样的金融服务为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同时,在通过智能手机、POS机设备和小型代理网络提供金融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采取数字金融服务的方式,许多以前被金融排除在外的群体,如今都能够获得金融服务。与传统金融服务的做法相比,数字金融服务(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简称“DFS”)具有更强的便利性、更低的成本、覆盖的人群也更广。实践证明,数字金融服务模式在中国是成功的,并且在农业行业和农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方面的许多经验值得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分享。
但与此同时,即便是在普惠金融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小农户、农村合作社、小微农业企业仍然难以获得充分和有效的金融支持。由于数字化的过程需要其受众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但是在农村地区,各类群体和利益相关方仍然存在知识差距,导致无法接受数字金融服务的现实问题比比皆是,这就迫切需要完善并推广客户友好型的数字金融服务模式,让更多在知识和能力上有差距以及边缘化的农村群体能够被服务所覆盖,进而促进农村包容性转型。
此次高级别研讨会将立足中国近年来在数字金融服务和农村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点讨论农村数字金融服务领域的政策扶持环境、金融监管措施和最佳实践创新,并形成对如何有效促进未来农村数字金融服务能力发展的共识,进而促进发展中国家农村数字金融服务领域的能力发展。
同时,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提升农村金融能力建设合作伙伴网络(CABFIN)将讨论并进一步分析中国在农村数字金融领域的哪些实际经验可以通过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South-South and Triangular Cooperation, SSTC)方式在更多国家之间加以推广和相互借鉴。
据悉,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农业农村部、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非洲农业与农村信贷协会、腾讯金融研究院等单位的官员、专家、学者出席会议进行了专题演讲。《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社长徐道红主持“农村数字金融服务发展的政策支持环境”主题讨论,并进行总结性发言。
-
无相关信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