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 金融研究

金融精准发力助推脱贫攻坚的实践与再思考

——四川绵阳农信对症施策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时间:2020-09-29 14:58:10 来源: 作者:黄胜 苏志飞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倒计时,迎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越到最后关头,越是艰苦卓绝,越需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全力打赢这场“硬仗”。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时间紧任务重,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必须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绷紧弦、加把劲,坚定不移把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实好。绵阳农信社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助力脱贫攻坚责无旁贷。如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如何用责任和智慧、用真情和行动,充分发挥金融扶贫优势,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本文以四川农信(绵阳)为例,通过梳理全市农村金融扶贫基本情况,剖析新形势下扶贫工作面临的难点,对症施策,提出金融精准扶贫的工作建议,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取得最后胜利。

一、基本情况

       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唯一的科技城,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2014年初,全市有贫困县两个、贫困村52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6万人,贫困发生率为7.52%。自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四川农信(绵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人民银行、银保监局、省农信联社和地方党政各项扶贫工作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完善金融扶贫工作机制,切实整合全市农信社在资金、人才、渠道等方面资源和优势,真抓实干,持续投入,截至2020年6月末,全市农信系统累计投放扶贫信贷资金51.1亿元,余额17.1亿元,其中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9.8亿元,余额3.3亿元,占全市92%、协调项目73个,1754名农信村官“双基共建”得到市委组织部高度认可,派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干部)8人,通过近5年的努力,助力全市实现8.3万户22.6万贫困人口脱贫、520个贫困村退出,北川、平武实现高质量“摘帽”,全市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5.9%下降为零,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全域减贫任务,为全市2020年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贡献了四川农信(绵阳)力量。

       党委重视,统筹有力。省联社绵阳办事处党委坚持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组建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均会结合脱贫攻坚的新形势、新要求,印发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召开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对全市农信系统金融精准扶贫进行专项部署、专门督导、专题考核。聚焦扶贫领域作风整治,常抓不懈,既有效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又注重实地督导,加强工作指导,推动全市农信系统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落到了实处,取得了实效。

       攻克难点,执行有力。“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绵阳全市农信机构坚持“干字为先,实字托底”,始终将实效作为衡量扶贫工作的唯一标准,特别在全市连片贫困区及贫困人口集中的区域,持续加大扶贫信贷投放,不断丰富帮扶手段,推动全市扶贫信贷投放稳步增长,扶贫帮扶走在前列。近年来,全市农信系统扶贫小额信贷占全市同业92%,开展结对帮扶的贫困村9个,结合“扶贫日”等活动向扶贫事业捐赠各项扶贫物资折合价款783万元,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均在行业中首屈一指,成为全市脱贫攻坚领域名副其实的“主力军”银行。

       创新服务,对接有力。全市农信系统聚焦扶贫领域的金融服务难点、痛点,依托高效响应管理机制,在扶贫模式、金融产品、服务渠道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精准对接扶贫需求,提升金融精准扶贫效果。如北川县农信联社与基层支部开展“双基共建”,启动“农信脱贫直通车”,凝聚起扶贫合力;三台农商银行面向综合改革试验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量身定制产业扶贫贷,助力其做大做强;平武农商银行针对全县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新村建设推出“四改两建”专项贷款,在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有效破解了党政在政策落实上的资金难题。各行社实现了金融精准扶贫的因地制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支持效果。

       过硬考核,推动有力。全市农信系统将金融精准扶贫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各行社也针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制定了具体考核方案,并实施定期检查考核,对于工作落实不够、推动不力、成效不佳的机构负责人进行包括通报、约谈在内的处罚。同时,将金融扶贫作为机构和职工评先评优、干部考核、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为金融扶贫工作的推进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机制支撑,有效调动了全员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能动性。

       绵阳农信社在脱贫攻坚中的工作与成效,获得社会各界好评。省联社绵阳办事处获市总工会、人行绵阳市中心支行“金融助力精准扶贫劳动竞赛综合先进集体”“扶贫包村先进集体”,省农信联社金融精准扶贫先进集体;三台金融扶贫工作两度登陆央视国际频道;梓潼农商银行获得绵阳第二届扶贫达人贡献奖等。

二、问题与挑战

       当前,绵阳全市脱贫攻坚正按照中央、省委的脱贫工作部署,有序推进,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全面小康,还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破解,特别自2019年12月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在全球蔓延,导致国内出现阶段性全面停工停产,给宏观经济增长带来巨大挑战,脱贫作为社会经济工作最薄弱的一环,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为艰巨。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返贫压力加大。1月,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一方面,对农村行政村实施封闭式管理,加之,餐饮歇业、物流不畅等因素交织,农产品外销难度增大,对贫困群众及具有扶贫带动效应的农产品专合社等造成强烈冲击,农村贫困群众收入降低,造成较大的返贫压力。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头等大事,在疫情防控期内,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各方在推动脱贫攻坚中的工作精力。

       低收入贫困户和边缘户奔康难度大。按照家庭人均纯收入不低于5000元脱贫评价标准,截至2019年12月末,全市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贫困户还有670户,占贫困户总数的0.8%,同时,全市因病、因残、因灾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边缘户1470户,此类群体家庭发展底子薄弱、生产劳动能力有限、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不足,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让低收入和边缘户的脱贫难度更大,要如期完成脱贫目标,必须另辟蹊径,探索更有力、有效的帮扶脱贫策略。

       扶贫小额贷款面临劣变下迁压力。截至2020年6月末,全市农信系统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余额3.3亿元,逾期贷款276万元、占扶贫贷款总额的0.84%。通过对逾期贷款的成因分析,造成扶贫贷款形成不良的主因有四方面:一是贫困户外出,联系方式变更后无法联系,导致贷款逾期;二是因生产能力不足,导致用款经营项目失败,或入股的合作组织生产效益低于预期,未能实现分红收入,不具备偿贷能力;三是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如借款人死亡;四是涉贷人员对贫困户生产评估不准确,导致期限错配,形成贷款逾期。按照扶贫信贷政策要求,到今年底所有小额扶贫贷款需全部收回,借款人再贷则只能适用一般农户信贷政策,扶贫小额贷款质量面临较大的下迁压力;五是及时提示预警,防止出现“因贷致贫”。

        部分机构和干部职工在思想上有所懈怠。一方面,随着各项业务种类增多、考核力度加大,部分干部职工迫于业务发展压力,对扶贫工作的专注度有所减弱,在思想上出现了松懈现象,表现为扶贫工作的形式主义有所抬头,扶贫工作效能出现衰减。另一方面,地方党政在金融扶贫支持政策的兑现上存在时滞,如对扶贫小额贷款的代偿上,地方财政虽设立了分险基金,但在具体落实上,需要较长的审批流程,代偿兑付缓慢,一定程度上损伤了机构发放扶贫贷款的积极性。

三、工作对策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周密细致的部署释放出脱贫攻坚决战必胜全胜的强烈信号。绵阳市农信机构3500余名干部职工要在省联社的坚强领导下,坚决杜绝松懈麻痹思想和厌战躲避情绪,按照要求不变、标准不变、任务不变的要求,坚决做到思想路线不偏、工作重心不散,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全市脱贫攻坚中坚决扛起“主力军”银行大旗。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交出金融扶贫亮眼“成绩单”。一是进一步提升帮扶工作实效。强化帮扶单位与帮扶村的联系,将脱贫攻坚实行责任捆绑,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对帮扶工作负直接责任。对现有帮扶政策实行常态化、制度化,做好退出贫困村的稳定工作,注重脱贫质量,并把帮扶村打造为“金融精准扶贫示范村”,展示四川农信风采。二是进一步抓实防止致贫返贫,坚持防贫和返贫并重。深入落实防贫返贫预警处置机制,运用政策保障、产业就业扶持、消费扶贫等手段,充分发挥致贫返贫预警处置基金作用,综合施策防止致贫返贫,特别做好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风险处置工作。三是应对疫情细化措施抓落实。认真排查扶贫小额信贷受疫情影响情况,对还款期在2020年内的贷款实行台账式清单管理,结合当地实际,灵活调整还款安排;对受疫情影响出现还款困难的贫困户最长可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要简化扶贫小额信贷业务办理流程,提高新发放贷款、续贷和展期业务办理效率,及时满足贫困户生产资金需求。对已脱贫农户做好跟踪服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确保贫困户脱贫质量;对未脱贫农户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力度,符合申贷、续贷、追加贷款条件的,及时将贷款资金发放到位。

       加强信息共享,精准锁定“插花式”扶贫对象。金融精准扶贫,重在“精准”。随着扶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及验收标准的调整,全市扶贫对象将出现新变化。全市农信社要下足“绣花功夫”,聚焦国家脱贫标准政策变化和疫情对群众收入产生的影响,加强与党政部门的沟通,利用政府扶贫信息平台实现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动态调整,在“插花式”扶贫中,精准锁定服务对象,确保金融扶贫资源充分对接未脱贫群众生产资金需求。

       开展分类支持,助力贫困群众复工复产。在抓好疫情防控、旺季营销的同时,主动加强对贫困群众的走访,切实解决其在复工复产中存在的困难。要按照“整村推进”模式,对贫困群众开展逐一授信,实现服务“全覆盖”,对有具体经营项目、具体融资需求的,要做到应贷尽贷,全力保障贫困群众生产资金需求。要以党建共融共建为抓手,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汇聚起农信社基层支部和村两委的工作合力,加强对在家生产贫困群众的生产指导,做好种苗、化肥、农药等帮扶,抢抓春耕时机,确保不误农时。要以“春风行动”为契机,帮助具有外出务工意愿的群众联系工作岗位,资助交通费、务工劳保物资等,帮助贫困群众顺利安全返岗复工。

       加大产业支持,保持产业带动扶贫的活力。对受疫情影响明显,且吸纳有贫困户的产业、项目,要加强运行评估,对发展有前景的要积极介入,开展全方位支持。一是加强信贷支持,保障生产链。通过增加授信额度、延长还款期限、调整还款方式、下调贷款利率等,破解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为受疫情影响的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加速培育扶贫“造血”能力。二是拓展销货渠道,打通销售链。加强扶贫农产品包装,依托四川农信“惠生活”平台,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拓展销售渠道,同时,在系统内开展“以购代捐”工作,主动采购扶贫产业和贫困群众的农产品,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扶贫产品销售带来的影响,切实帮助贫困群众“丰产”又“丰收”。

       探索服务创新,延伸扶贫的深度与广度。一是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风险保障基金试点贷款工作,有效对接全市特色农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融资需求,积极支持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高对低收入和边缘贫困户的吸纳带动能力。二是深入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推广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积极探索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抵押贷款等业务,通过丰富融资担保方式,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致富。三是持续推广“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不断强化其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链接机制,进一步提升产业扶贫的质效。

       保持发展定力,实现从脱贫到振兴的蜕变。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绵阳全市农信机构要落实好党中央“四个不摘”的扶贫政策要求,推动差异化定位,主动融入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大局,加快金融创新力度,持续做好扶贫贷款投放、管理等工作,将金融精准扶贫一抓到底。要紧跟全市镇乡、村区划调整,不断优化物理网点、自助银行设备、乡村综合服务站(点)等渠道投放和布局,织密织优绵阳农信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网络,促使群众金融服务获得新体验。要结合乡村振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新机遇,围绕绵阳市“六大重点产业和十大主导产品”,助力全市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厚植起全面奔康的经济基础,要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加强风险管控,兼顾好经济与社会效益。一是加强扶贫小额贷款管理。压实贷后管理责任,准确把握每笔扶贫小额贷款的使用情况,加强贷款风险的动态监测。二是要加强各方资源整合,形成化解扶贫贷款风险的合力。加强向政府扶贫部门沟通协调,充分利用村风控小组、农信驻村干部、金融联络员等力量,及时做好清收处置。同时,要积极争取代偿和司法政策支持,最大限度维护农信债权和利益。三是加强扶贫金融政策宣传。将扶贫贷款“户借、户用、户还”的基本原则宣传到位,同时,大力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四是要强化扶贫领域的作风建设。对扶贫及帮扶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实施“零容忍”,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成效,树立起绵阳农信良好的社会形象,奋力在金融精准扶贫中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巩固脱贫成果,杜绝“因贷致贫”。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场硬仗,赿到最后赿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要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要答好疫情这道“加试题”,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要科学考核脱贫攻坚成效。金融扶贫既要注重“输血”,也要注重“造血”,必须让贫困户杜绝“等、靠、要”心态,要从根本上解决提升内生动力问题,除了加强对贫困户个体的生产性帮扶,还应注重产业扶贫,做到让贫困户有项目、有劳动技能,村有产业、有带动企业、有合作社,让贫困户真正就业,实现增收。只要多措并举巩固成果,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攻坚克难完成任务,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就一定能够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