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 金融研究

巩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的建议

时间:2020-04-09 15:11:14 来源:中国农商行网 作者:覃才荣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如何巩固深化前期扶贫工作成效,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圆满战果,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就农信社提高脱贫攻坚政策精准性,防止低收入贫困户和边缘户因疫情致贫返贫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做好个人精准扶贫。一是持续坚定扶贫小额信贷“两个100%”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扩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评级授信面,以“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模式,持续加大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做到应贷尽贷。二是持续关注脱贫户、临界农户、异地搬迁户产业发展及后续融资需求,积极投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全力满足农户生产生活融资需求,有力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脱贫再返贫。三是做好助学贷款线上办贷业务宣传推广,积极推行一站式线上办贷服务,持续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工作,帮助贫困学生圆梦大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四是持续加大创业贷、民宿贷和农家乐贷款投放,积极支持“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 业+康养”“农业+文创”“农业+电商”等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

  (二)做好产业精准扶贫。一是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风险保障基金试点贷款工作,有效对接特色农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融资需求,积极支持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努力打造特色农业品牌。二是深入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推广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积极探索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抵押贷款等业务,不断丰富融资担保方式,切实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可获得性。三是用好用活扶贫再贷款等财政金融政策,持续推广“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强化其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链接机制,通过多种方式有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奔康,进一步提升产业扶贫的质效性。

  (三)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找准结合点。农信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要创新特色信贷产品。一方面要营销银行卡业务。围绕乡村项目、消费领域、支柱产业、政府工程和乡村公益项目,大力营销银行卡业务,争揽中高端乡村客户;实施“走出去”营销战略,壮大银行卡业务营销团队,重点向农民工营销银行卡业务,做好流动乡村金融服务;以银行卡业务为媒介,争揽乡村客户资源,抢抓乡村振兴发展先机,以特色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抢占乡村振兴金融市场。另一方面要致力化解“乡村信贷瓶颈”。大多数乡村民房是集体土地,原则上不能作为信贷抵押物,导致农户“贷款难”现象存在。因此,农信社要扩大乡村信贷抵押担保范围,切实推进“政担银企户”五方联动模式增量扩面,探索推出适应乡村振兴的“贷款+担保” “贷款+补贴”“贷款+担保+保险”等信贷品种,稳妥试行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在评级、授信的基础上,农信社还要开发乡村信贷“互联网+”业务,发展生猪贷、粮食贷、特色贷,在乡村信贷服务与乡村信贷管理上实现新突破,从而全面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四)做好扶贫贷款风险防控。一是对已经逾期形成不良的扶贫贷款,特别是去年以来陆续被清退的扶贫小额信贷,要主动加强向政府扶贫部门沟通协调,充分利用村风控小组、农信社驻村干部、金融联络员等力量,及时做好清收处置。二是对即将到期的精准扶贫贷款,要加强日常管理,及时发现、化解风险隐患,对贷款到期仍有用款需求或因非主观因素不能全额偿还贷款的,要及时办理续贷或展期手续。三是全面规范扶贫小额信贷管理,对新增贷款严格遵循实贷实用、户借户还的原则。总结推广“政担银企户”财政金融互动扶贫模式,推动对产业金融精准扶贫贷款进行贴息分险;积极探索将农业保险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引导贷款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参保,促进产业扶贫真正长远可持续。

  (五)做好基础金融服务。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建立金融知识普及工作长效机制,结合“金融知识进贫困乡村”活动,联合开展针对贫困群体的专项教育培训,帮助贫困户学会用金融脱贫。要聚焦基础金融服务“空白”,持续加大电子金融机具布放,妥善扩充基础金融服功能,依托金融科技手段,不断提高贫困地区金融覆盖面和智能化水平,努力打造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让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网更密、更接地气、更加深入。要重点做好贫困地区电商扶贫,具备条件的农信社要加快复制推广农信电商平台在贫困村的应用,充分发挥农信社网络优势,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彻底打通购销渠道,让贫困地区更多农产品入驻农信电商平台,帮助贫困地区农户及时地将产品转化为收入,助推产业脱贫。同时积极吸纳贫困户到电商平台服务点就业,增收脱贫。

  (六)做好对口帮扶工作。要按照年度帮扶计划,做好贫困村的帮扶措施落地,确保村退出、户脱贫各项指标顺利完成。农信社要根据地方党委、政府安排,持续做好贫困村“人才帮扶”“资金帮扶”“党建帮扶”“教育帮扶”四项举措落地生效,加快培育贫困村脱贫产业发展壮大;完成好各自“一对一”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任务,确保如期实现脱贫退出。要将贫困村努力打造为“金融精准扶贫示范村”,将农信社的扶贫工作、所做努力更加形象具体的展示出来,通过典型示范,辐射引领脱贫。

  (七)做好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一是要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当前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环境还有待提高,投放的扶贫信贷资金依然存在着较大的信用风险,这会影响金融机构贷款投放的积极性。因此应加大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保障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给贫困人口足够的“造血”时间。二是要加强脱贫引导。贫困人口地区,“等、靠、要”的观念依然存在,创收渠道十分有限,自我发展的能力还比较低,扶贫工作容易演变成简单的“输血”行为。农信社应加强对贫困人口进行生产经营的引导,发挥自身优势,持续跟进,提升“造血”质效。通过“送金融知识下乡”“农民金融夜校” “萤火虫工程”等活动,持续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将诚信理念深植人心,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信用环境。持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并将评定结果与信贷政策联动,对信用户、信用村实行更为优惠的贷款授信和利率定价政策,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重信守信。因地制宜推广金融精准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模式,变个人征信为集体征信,构建村民之间利益联动机制,重塑信用环境,努力构建扶贫攻坚长效机制。

  (八)加强金融扶贫政策业务宣传。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主要媒体,农信社营业网点、金融服务站以及村组、社区等公共宣传栏,大力开展金融扶贫政策知识的宣传培训。及时梳理、总结精准扶贫金融服务工作中的典型经验、成功案例、工作成效,加强宣传推介和经验交流,促进形成各方关注、多方参与精准扶贫金融服务的良好局面。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