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 金融研究

农商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策略研究

时间:2020-03-26 15:20:49 来源:中国农商行网 作者:宋东阳
在信贷需求不旺的大环境下,面对网点全面转型的压力,如何加大零售贷款营销力度,有效提高零售贷款新增占比,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成为农商银行当务之急。笔者在对山东乳山农商银行实际工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创新贷款产品、信贷结构调整以及社区营销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努力探索形成适合农商银行特色的“做小额、做本土、做散户、做实体”的发展思路。
 
信贷结构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贷潜在需求严重不足。外部同业机构和互联网金融的线下渗透竞争进入白热化,农商银行在农区和社区的市场进一步被挤占。就乳山区域金融机构来看,中行对小微企业客户推出了1000万元以下的定制类信用贷款产品;天骄银行始终瞄准零售贷款,几年时间也累积了8个多亿的零售类贷款余额;邮储、商行、建行、青岛银行等也都表现出较强的零售贷款营销势头。

(二)营销动能低下成为零售贷款增长的主要瓶颈。从乳山市经济结构来讲,存在规模产业缺乏、经济增长点不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系列问题。但深挖内因,主要是零售贷款业务过分依赖按揭贷款,主动营销个人类消费贷款的主观能动性不高,甚至送上门的贷款由于怕承担责任追究风险,而将客户拒之门外;再加上前些年主要依赖跨区域贷款、银团贷款增长,导致公司贷款占比过高;同时因整体零售贷款营销理念创新不足,致使零售类贷款营销动力始终不足。

(三)“坐门等客”思想依旧存在。截至目前,乳山农商银行45岁以上客户经理占比高达40%,部分客户经理对信贷产品、业务流程等掌握不足,无法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推荐合适的信贷产品,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坐门等客”思想的存在,导致“走出去”,主动营销的时间减少,新增客户信息采集量少。同时,信贷队伍专业知识匮乏,始终偏重于以担保人、抵押物等第二还款来源作为把控贷款风险的标准,未能真正考察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和还款意愿。加之,部分采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过于强烈,通过“信e贷”系统发放信用贷款,存在着“惧贷”的心理包袱,如:电子合同对于贷款不良后走法律程序能否得到法院认可的法律风险、电子渠道放款他人代操作的信贷风险等,信贷人员更倾向于风险较低且可控的担保、抵押贷款。
 
信贷结构调整的建议

(一)继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农商银行要继续丰富产品体系,在农村持续开展整村授信,全面探索农村“两权”抵押信贷产品,重点支持特色农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全面启动乡村信用工程建设,不断扩大有效授信面,支持乡村振兴;针对辖内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外部合作,满足客户生产经营资金需求;通过对接有关部门,获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名单,作为重点营销对象,对照示范名单上门营销、现场服务、一户一策,提供贷款、存款、结算、增值服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支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围绕特色产业、“三产融合”、乡村旅游、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和新旧动能转换项目、产业与消费金融等领域,稳步推进特色业务,积极推广“大姜贷”“农机贷”“零售贷”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对重点产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等各类重大项目、过剩产能化解行业的金融支持。

(二)丰富社区活动,实现渠道营销深度管理。农商银行要细化客户分层,结合客户群体、客户分层与行业分类,对客户群体进行重新划分,按照零售贷款批发做的思路,通过对接关键人,借助链式、“圈式营销”,积极营销链条上下游的客户,实现对零售客户批发式营销。同时,注意巩固工作效果,通过对采集信息分类、分析,根据客户类型、客户意愿、产品使用情况等,将客户信息分层管理,根据不同维度分层进行走访、维护,有针对性开展营销工作。要针对社区居民型,通过对接物业、第三方服务商、活动对接,寻求突破点;针对专业市场型,通过对接市场管理方、以点带面树口碑效应等切入商户圈子;针对沿街商铺型,掌握“陌拜”技巧、做到“三勤”,提高营销成功率;针对机关事业型,持续开展“双管单位走访”活动,通过对接关键人员、产品切入,努力实现客户营销全覆盖。

(三)深入开展网点转型,全面优化信贷结构调整。农商银行要坚持网点全面转型与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同频共振。一是加强培训引导。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对全员进行培训全覆盖,并定期组织考试,检验学习成果,确保有效调动全员参与网点转型积极性;不定期对各支行网点转型情况以抽调监控、调查走访的形式进行抽查,确保网点转型工作不走形式。二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定期对贷款营销情况进行调度,让员工充分认识当前的严峻形势,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稳步推行,引导农金员做好贷款政策的宣传工作,稳定客户群体。三是深入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在农区持续开展整村授信,全面探索农村“两权”抵押信贷产品,重点支持特色农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全面启动乡村信用工程建设,以授信推动用信,由“挖掘需求”向“创造需求”的转变;在城区,大力开展网格化营销,发挥社区代理型网点、居委会、物业的作用,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大力开展社群营销,实行批量授信,积极激活用信,持续形成“循环覆盖、掐尖营销”的营销模式。四是“智慧厅堂”高科技,打造智能新服务。通过布设“智慧柜员机”,有效释放厅堂营销人员,打造“智慧厅堂”,对城区支行进行标准化改造,全面实现厅堂网格化补位联动营销。五是积极推广“信e贷”业务。为支农惠农、精准扶贫增添了新的金融工具,进一步提高金融可得性;积极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多元化支付渠道;大力推广“智e购”商城,实施综合式、一体化营销,为特色农户做好“代购代销”服务。

(四)加大督导落实、跟踪问效,确保活动成果。一是农商银行在整村授信过程中,要坚持结果导向,侧重于对效果的评价。从业务、审计、资产等条线挑选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员工,配合内训师团队,对前期整村授信完毕的村庄进行回访验收;在验收过程中,采取座谈、随机走访方式,向村民了解客户经理营销频率、驻村时间、整村授信效果、村民对金融产品熟悉程度等。二是党委班子则采用调度、约谈等方式,要求支行行长、客户经理说明情况,对存在弄虚作假情况的,进行通报,工作取得实际效果。三是扎实做好他行营销工作。制定下发全员营销实施方案,激发全员营销的积极性,形成全员促营销的氛围,并通过强化督导、完成考核继续保持全员营销热情。四是着眼于潜在行外市场份额,继续开展特色营销。作实网格化走访,深挖外行资源,抢占新兴市场份额,对于潜力客户,积极主动走访,加快营销揽储。五是充分发扬“挎包”精神,勇于迎难而上。作为城区各支行,要明确社区市场是目前潜力最大的存贷款市场,严格按照总行分配的社区计划,分解任务目标,通过系列的社区活动,实现从获客到获信再到获金的平稳过渡;农区支行要深入推进整村授信,树立分层营销工作理念,依托现有的绩效考核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对存量和潜在目标客户进行有效细分,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营销,积极激活用信,持续形成“循环覆盖、掐尖营销”的营销模式。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