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 金融研究

如何提高农商银行会议质量

时间:2020-03-26 15:19:19 来源:中国农商行网 作者:郭鹏
当前,“文山会海”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部门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本质上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笔者调查中发现农商银行会议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和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违背会议特点,为减会而减会。有些农商银行的相关部门不注意区分,片面认为精简会议就是保留按惯例召开的大中型会议,对于方便就地召开、及时解决问题的小型会议搞“一刀切”,导致工作受到影响。

(二)高估会议作用,以会议替代工作。会议是统一思想、优化决策、部署任务、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领导管理的重要形式,但不是唯一手段。如果认为通过开会,才能体现对工作的重视,这是片面的。在“开会才算重视、会议就是落实”思维惯性下,部分农商银行的相关部门在督促检查工作时,仍将是否开过会作为考核依据。

(三)偏离会议目的,一味追求简短。会议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不可避免有重要工作需要开长会或多次开会,但前提是要充分体现民主、能够解决问题。有的单位在安排50人的会议时,仅安排了一项议程,听取一项工作专题汇报。类似这样的“短会”,仅仅走走过场,没有提出任何明确意见,一味追求简短,效果大打折扣。

(四)脱离会议属性,套开“貌合神离”。实践证明,套开会议简单高效、节约成本,但不是精简会议的“万能钥匙”。有的地方、有的部门不注意区分会议性质,在参照执行时不切实际,将多个不同领域的会议放在一起开,将完全不相关的会议合开,会议质量可想而知。

(五)会议准备不足成效低。部分农商银行为缩短会议时长,大多采取减少议程和控制发言时长的办法,在数量上做减法;但还应该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让参会者早作准备,以利于在会上直接提出真知灼见。之所以出现发言者“拍胸脯乱说一通”等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准备不足。

(六)影响会议传导,没有“一竿子插到底”。会议直接开到基层末梢,有利于各级腾出时间抓落实。目前,各地农商银行加大了视频、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力度,减少了层层传达现象。但有的工作很难通过仅开一次视频会议就“一竿子插到底”。有农商银行干部反映,部署环节紧跟视频会后,对会议还没消化就提出工作举措,容易脱离实际。而等到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分析研究后,想开会进行部署又担心被批评为层层开会,陷入两难境地。
 
改进建议与对策

(一)解决“开不开会”的问题。各地各级农商银行要在评判各类会议是否有必要召开前,先认真对标对表,看是否符合中央精神;要进一步加强对会议的统筹安排,发挥政治把关的示范作用,使农商银行基层在会议组织安排上有方向、有参照、有依据。

(二)解决“开什么样会”的问题。会议的形式与目的、数量与质量、规模与规格,都关系到会议的成效。要通过建立并执行违反会风会纪通报等制度,对执行纪律不严的单位、部门和个人形成威慑;要紧盯会议质量,倡导开有准备、有内容的短会,讲有质量的短话,杜绝官话、套话和应付的话,确保每一次会议、每一项议程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三)解决“怎样少开会”的问题。农商银行要对现有的减会措施进行细化,减少操作层面上的困难。在视频会议方面,对于措施已经很具体、可操作性强的会议,明确要求不再层层部署讲话;对于确需各地、各部门根据上级精神定性定调的,结合实际情况出台本地、本部门实施意见或操作细则的,提前下发会议主题、会议精神提纲,提前准备部署落实的思路和措施。在套开会议方面,对是否套开会议、怎样套开会议,进行充分研究,对会议主题、会议内容、时间分配等进行有效规划、合理统筹减少事事必开会、事事都等“集中发布”的问题。

(四)解决“何时不开会”的问题。农商银行党委在审批会议时,若确无必要召开,应要求并指导相应单位、部门对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如列出事务清单、开展调研考察、现场办公等,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不能简单地一减了之;推广各地精简会议中摸索出的有效的工作模式,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形成一套新的、适用的工作体系;完善修订配套的工作评价体系,让会议在考核、督查时不再成为“硬指标”,从根本上破除对会议的依赖心理。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