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农商银行创新金融服务的着力点
时间:2020-02-19 15:13:16
来源:中国农商行网
作者:胡春麟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由金融高质量发展作支撑。这就要求农商银行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优先配置金融资源,在培育农业发展新功能上坚持创新引领,有针对性地解决金融供给端存在的问题,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此,笔者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一)以资金为根本,创新综合负债能力。负债业务是农商银行吸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经营的先决条件和保持银行流动性的基本要素。农商银行必须从产品、渠道、服务、客户、质效、营销等方面着手,把握提升负债能力的基本点,找准提升负债质效的切入点,抓住拓展负债客户的着力点,多维度提升农商银行综合负债能力;完善农村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供给,灵活运用股票、债券、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切实有效解决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下决心优化融资结构体系,鼓励发展“三农”供应链金融;要创新精准化、智能化金融服务,不断提升和改进金融供给的质量效益,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
(二)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多元化金融产品。一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获得性。要深入研究产业发展动态,把握新的经济创造、生产和经营规律,激发基层的金融产品创新活力。一是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大力支持地方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大力支持土地流转、高效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建设;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示范村、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等的培育与发展壮大;大力支持地方农业品牌化建设,推动农业发展由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消费导向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二是推动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向乡村和社区延伸。组合运用股权融资、产业基金、融资租赁等融资手段,为融资项目提供专业化服务,提升金融供给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开发产业链信贷产品。以现代农业的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中心,对产业链上、中、下游关联的环节进行整合,满足供应链各环节的融资需求,将整个链条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打通,形成长期化、制度化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扶持体系。
(三)以机制为抓手,创新供给有效配置。一是重在发挥信贷资金导向作用,引导优势企业对低效、弱小企业的并购重组,重点对接高附加值产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市场需求,促进农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产业链向更深层次延伸。对互联网、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技术创新等新动能项目建立信贷受理、审批、发放优先通道,及时满足、合理确定贷款周期和还款方式。二是推进高效信贷文化建设。让效率意识深入人心,让“快捷、灵活”成为企业的一种习惯和准则;通过缩短审贷时间,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办贷效率。三是创新信贷服务机制。在产品创新上,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四是继续支持民生工程。在已开发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等一系列普惠金融项目的基础上,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四)以服务为根本,创新信贷担保方式。农商银行要积极探索以担保公司担保、保险公司保险、财政资金风险补偿、行业协会外部保障为特色的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建议政府出资组建较有实力的农业担保公司,对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担保;对涉农优质产业给予第三方出让土地所有权抵押、大型企业担保等政策支持;产业链相关联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共同设立风险担保资金,为关联实体经济企业提供担保。农商银行可通过担保公司、风险补偿基金、财政直补担保等方式,对农业经营贷款提供担保补偿,加大对农业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拓展抵质押担保物范围,发展农机具抵押,涉农直补资金担保、存货质押、订单质押等多种创新业务,为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进一步扩展服务对象,放宽贷款用途,提高贷款额度等措施,持续加大支持“三农”实体经济发展力度。
(一)以资金为根本,创新综合负债能力。负债业务是农商银行吸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经营的先决条件和保持银行流动性的基本要素。农商银行必须从产品、渠道、服务、客户、质效、营销等方面着手,把握提升负债能力的基本点,找准提升负债质效的切入点,抓住拓展负债客户的着力点,多维度提升农商银行综合负债能力;完善农村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供给,灵活运用股票、债券、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切实有效解决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下决心优化融资结构体系,鼓励发展“三农”供应链金融;要创新精准化、智能化金融服务,不断提升和改进金融供给的质量效益,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
(二)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多元化金融产品。一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获得性。要深入研究产业发展动态,把握新的经济创造、生产和经营规律,激发基层的金融产品创新活力。一是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大力支持地方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大力支持土地流转、高效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建设;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示范村、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等的培育与发展壮大;大力支持地方农业品牌化建设,推动农业发展由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消费导向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二是推动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向乡村和社区延伸。组合运用股权融资、产业基金、融资租赁等融资手段,为融资项目提供专业化服务,提升金融供给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开发产业链信贷产品。以现代农业的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中心,对产业链上、中、下游关联的环节进行整合,满足供应链各环节的融资需求,将整个链条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打通,形成长期化、制度化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扶持体系。
(三)以机制为抓手,创新供给有效配置。一是重在发挥信贷资金导向作用,引导优势企业对低效、弱小企业的并购重组,重点对接高附加值产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市场需求,促进农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产业链向更深层次延伸。对互联网、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技术创新等新动能项目建立信贷受理、审批、发放优先通道,及时满足、合理确定贷款周期和还款方式。二是推进高效信贷文化建设。让效率意识深入人心,让“快捷、灵活”成为企业的一种习惯和准则;通过缩短审贷时间,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办贷效率。三是创新信贷服务机制。在产品创新上,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四是继续支持民生工程。在已开发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等一系列普惠金融项目的基础上,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四)以服务为根本,创新信贷担保方式。农商银行要积极探索以担保公司担保、保险公司保险、财政资金风险补偿、行业协会外部保障为特色的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建议政府出资组建较有实力的农业担保公司,对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担保;对涉农优质产业给予第三方出让土地所有权抵押、大型企业担保等政策支持;产业链相关联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共同设立风险担保资金,为关联实体经济企业提供担保。农商银行可通过担保公司、风险补偿基金、财政直补担保等方式,对农业经营贷款提供担保补偿,加大对农业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拓展抵质押担保物范围,发展农机具抵押,涉农直补资金担保、存货质押、订单质押等多种创新业务,为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进一步扩展服务对象,放宽贷款用途,提高贷款额度等措施,持续加大支持“三农”实体经济发展力度。
我要评论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