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 金融研究

农商银行优化“三农”金融服务的策略

时间:2020-02-13 14:45:42 来源:中国农商行网 作者:张 微

随着我国农村环境的变化,农村客户群体对金融需求也逐渐产生变化,对此,金融工作者必须有这样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服务到位。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对“三农”的服务,成为摆在农商银行面前非常紧迫的问题。

农村金融需求发生的变化

(一)“三农”客户群体的基础发生了变化。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出现了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并有许多人已经转行成为工商业者。因此,农商银行服务“三农”的业务可供选择的客户范围更广、质量更高了。二是与传统小散农户相比,出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优势,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农商银行“三农”服务的重点客户群体。三是农业优势产区资源集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速、乡村城市化速度加快等趋势,也都将带来新的更加优质的“三农”客户群体。

(二)农民身份分化后,个人业务需求发生了变化。一是农民的身份和从事的职业逐步分离。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且收入相对稳定的农民达4 亿人左右,已占农民总数的近60%。二是农民收入的来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国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务农收入占比大幅降低,约50%来自务工收入,15%左右来自财政性补贴及其它收入,只有35%左右来自于种养殖和加工业。三是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有调查显示,现阶段除了城郊等特殊群体,有25%以上的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两万元以上,只有偏远地区的农户收入依然偏低。

(三)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和同业竞争形势也发生了变化。一是需求主体多元化。一些由过去单一的农户蜕变为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政府主导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体、新农村项目建设主体等,也都属于以前农村金融机构并不熟悉的新生事物。二是资金需求规模化。农业现代化与产业融合、农业规模化经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以及农民购买住房、汽车、大型农机具的资金需求旺盛,这些需求与以往的种子、农药、化肥和粮食收购等小额贷款相比,有很大变化。三是产品需求多样化。客户的产品需求从传统的单一贷款,向包括信贷、投资、理财、保险、基金、咨询等服务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转变。

农商银行应对的策略

(一)明确“服务三农”的战略重点。一是关注和支持现代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借助国家扶持“三农”的大好时机,支持新农村建设、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商品流通行业及综合市场的个体工商户。三是支持部分高收入农民工、拆迁户对大型农机具、住房、汽车等的消费需求。四是支持贫困地区的产业精准扶贫。五是重点加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服务推广。

(二)完善差异化的涉农信贷政策制度体系。一是应该加强涉农客户的差异化营销管理。按照涉农产业或客户类型进行分类营销,优化准入管理,尽快适应农产业的发展变化,满足其资金需求。同时兼顾加工、储藏、运输、流通等产业链分工环节,区分各类客户群体,做到金融差异化精准营销管理。二是完善差异化的“三农”信贷产品,以客户分类营销管理为基础,为各类客户量身定制专项信贷产品,并辅之以差异化的信贷计划、营销资金、资本金配置、统计监测、考核奖励等,逐步形成按照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养殖业进行分类管理的“三农”经营管理中心。三是制定差异化的专项信贷政策,强化信贷政策的精准性;完善“三农”客户授信、担保、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等信贷制度,提高管理制度的适用性。

(三)加强“服务三农”员工队伍建设。人才队伍是保证农商银行一切工作顺利展开的“基石”。一是要加强对分行、支行的管理,重点从从业经历、专业素养、风险偏好、对“三农”业务风险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政绩观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培训。二是加强“服务三农”客户经理、风险经理的营销队伍建设,帮助他们认清形势,跟上变化,逐步提高贷款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的集中化、专业化水平,从而在新形势下,把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做好做活。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