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 金融研究

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探究

时间:2019-11-22 16:04:32 来源:中国农商行网 作者:任 瑛
      目前,随着农信社外部监督和问责力度的不断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农信社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理念较落后。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认识还存在局限性,思维方式仍停留在以查错纠弊为目标的合规性审计阶段,对审计工作所带来的价值增值审计理念尚未形成。一些现代审计理论和审计理念未能充分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对宏观、全局性问题关注少;从组织治理、完善机制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的能力不强。
      (二)审计质量不高。一是审计队伍复合型人才较少,特别是懂法律、计算机等,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高素质人才缺乏,不可避免出现对审计发现问题定性不够严谨、取证不够充分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审计工作质量。二是科学、系统、规范的审计技术方法运用不够。现场检查多采用翻阅凭证和数据比对的方式,检查手段和技术跟不上现代业务电子化、科技化发展;非现场审计未充分发挥数据深度挖掘、运用审计模型筛查风险线索的职能,导致部分审计项目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三是审计多以事后为主,适时监督体现不够。
      (三)未形成审计整改监督联动机制。现阶段农信社审计整改监督工作主要由审计部门承担,未充分发挥农信社内部各业务条线部门的系统优势和监督资源建立审计整改监督联动机制。受资源、时间限制,使得审计部门力量单薄,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及效果掌握不全面,监督作用没能最大限度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整改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审计监督效果与价值被削弱。
      (四)对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意识不强。一是审计人员对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缺乏全面性的认识,从源头上制约了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二是没有对审计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普遍问题以及问题的变化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关联分析,不能充分扩大成果利用影响面。三是未建立审计成果共享平台,将审计结果、整改建议、整改落实情况等与各业务部门进行共享,导致一些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建议不能在各职能部门中得到及时分享,削弱了审计建议的影响。
      推进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转变审计理念。审计人员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审计固有思维模式,走出单纯合规性审计的误区,要站在宏观、战略的角度,将审计关注的焦点从微观层次向宏观层次转变,将审计目标由简单的查错纠弊、规范操作,向管理、控制等目标转化;要站在组织的立场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问题并制订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改进组织管理和内部控制。
      (二)运用系统规范的审计技术方法,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内部审计服务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运用系统的、规范的审计技术方法,保证审计质量和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人员除了要全面学习和掌握可运用的审核、观察、询问、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技术方法,更要掌握信息技术辅助审计手段。要充分利用非现场审计做好数据分析,查找可疑线索,提高现场审计效率;深度挖掘、筛查、分析数据,精准锁定重点机构、重点业务,切实提高审计针对性、有效性;通过将非现场分析技术融入现场审计方法,传统审计手段和前沿审计技术加以融合,以实现对风险的“全覆盖”,实现对违规行为的“精准打击”。
      (三)建立审计整改监督联动机制。建立由审计部门、各业务条线部门组成的审计整改监督联动机制。审计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安排专门的后续审计;各业务条线部门,利用业务系统优势督促问题整改,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这样既有利于各部门互通有无,又能够弥补审计部门在时间和人力方面的不足,增强审计整改监督力量,拓宽审计整改监督途径。
      (四)完善审计人才培养制度。一是重视现有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通过内部业务骨干传授经验、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审计实务、新业务、新制度以及审计理论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履职能力。二是大力开展审计专项业务技能培训。加强对审计人员非现场监测分析能力、发现异常线索能力的培训,提高现场审计效率;加大对审计人员协调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力的培训,提高化解矛盾和有效沟通的能力;强化审计人员核查问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能力的培训,积极打造复合型审计人才。三是重视审计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审计专业人才,特别是懂法律、计算机等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审计人才队伍。
      (五)强化审计成果综合运用,提升审计工作价值。一是审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审计成果综合运用的重要性,提高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关联性分析,切实发挥1+1>2的增值效应。通过审计发现及关联分析,帮助管理层从内部控制层面进一步梳理制度性缺陷和机制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从源头上查漏补缺、解决问题,不断提升组织治理能力。二是建立审计成果共享平台,针对审计部门获得的信息和发现的问题,将审计结果、风险提示、整改建议等信息及时有效传导给各业务条线部门,帮助业务部门规范系统管理,扩大审计成果在组织内部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