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  行业聚焦

浅析农信社信贷风险的识别与防控

时间:2019-10-21 11:34:41 来源:中国农商行网 作者:陈倩

近年来,农信社贷款业务发展迅速,贷款的高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农信社的知名度,增强了农信社的盈利能力。然而,信贷风险也日渐显现,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双双飙升,如何处理好贷款的增量与质量的关系,加强农信社贷款管理,提高信贷质量,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是当前农信社面临重要课题。

一、信贷风险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信贷风险的含义。一般来讲,信贷风险分为市场性信贷风险和非市场性信贷风险。市场性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债务人出现违约,无法按期偿还债权人资金的情况,以商业银行为例,就是指借款人(贷款人)由于市场环境恶化或者经营不善导致无法按时偿还银行贷款的现象。非市场性风险是指在不可抗拒因素情况下,致使债务人无法按期偿还债权人贷款的偶然情况。从商业银行角度来说,市场性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人(贷款人)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借款人没能按预期经营好从银行借来的资金,导致银行不能按期收回贷款。

(二)信贷风险控制的含义。信贷风险控制是指金融机构在信贷资金运行过程中,通过对各种风险因素的识别、分析,对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用最低成本避免信贷资金带来的损失,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由此获得最大收益的管理过程和方法的集合。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控制信贷风险的经验和方法会越来越多,有效的控制金融信贷风险将更能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农信社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调研中发现,当前农信社客户经理普遍存在重发放轻管理的问题。一是信贷人员过分地、片面地追求业务的发展,不注重资产的质量与盈利水平的匹配,忽视信贷风险的管理,在经营管理的全流程中贯彻信贷风险管理的意识还不够充分,片面的信贷风险管理意识可能会造成逃避承担风险,降低了整体的抗风险能力,不利于农信社信贷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二是信贷平台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借款人的信贷行为没有进行有效约束,造成大量贷款账户现金流量缺失,从而形成贷款风险。三是部分农信社信贷发放未严格执行信贷发放操作程序,贷款发放把关不严,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二)贷款“三查”制度执行弱化。主要体现在:一是贷前调查意识差,只片面强调贷款抵押担保,有抵必贷,对借款人品质、能力、资本、抵押、环境“5c”系统缺乏科学的调查,还款来源重视度主次颠倒。且不少信用社在办理抵押(房产)过程中缺少风险意识,未充分考虑最近司法解释关于借款人最低生活保障和贷款到期利息、诉讼、财产处置费用等因素,加大了贷款风险概率。二是贷时审查把关不严。下列问题值得关注:第一,在强调审贷分离制度时,重程序轻实质,片面认为程序 “合法”的贷款就是“合规”的贷款,忽视贷款“三性”原则。第二,会计人员缺少独立监督权,对信贷手续合法合规性监督、制约不力。三是贷后检查讲形式,只对借款人名义资产变动等表象作粗略检查,而忽视借款人生产经营、资金动向、贷后担保、诉讼等情况跟踪调查,检查方式单一,不深入,未能实质性发现问题。

(三)信贷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由于信贷管理人员力量薄弱,大部分基层信用社人员缺少,业务量大,信贷管理失控,致使信贷资产质量不高。客户经理在贷款调查、审批、发放过程中对制度执行乏力,加之网点客户经理人员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贷款发放过程中调查不到位。一是贷前调查疏于对借款人还款能力、担保人担保能力的调查,存在为主体资格不符的借款人贷款等行为。二是小额贷款审查形同虚设。基层网点存在“自行精简”贷款流程的现象,未对贷款相关资料的真实性依据贷款调查报告再次进行核实。三是贷后检查形式单一。贷后检查主要方式仍然是电话回访,实地考察次数较少,贷后检查表内容空白现象大量存在,不能提前反映贷款风险及不利变化,也没有给信贷资产质量和相关决策提供真实依据,没有把好信贷风险防范的最后关口。

(四)贷款管理不严,内控制度乏力。 一是贷时审查与贷款审批有待加强,不相容的贷款岗位相分离,有些信用社存在未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制度的现象。二是疏于贷后管理。农村信用社由于贷款笔数多,金额少,有些大额贷款发放后根本无人问津,对借款人的经营、资金使用情况不了解,一旦贷款形成风险,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预防。三是信用社各岗位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会计、稽核人员在行使监督职权上缺乏独立性、权威性。

(五)贷款盘活不力,不良资产处置滞后 。在不良贷款的盘活工作中,缺乏强有力的清收措施,一是调离人员责任贷款清收不力。一方面由于部分信贷人员责任心不强,存在“新官不理旧帐”的意识,另一方面有的贷款户还款意愿差,责任人在岗时按时还本结息,责任人一调走,则再也联系不上贷款人。二是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由于平时预警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待处理时比较棘手,司法部门不作为和案件执行难,导致依法收贷成本过高,往往是赢了官司赔了钱。

三、防控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培育稳健的风险文化,培养员工风险意识。稳健的风险文化是银行致胜的关键。农信社在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培育稳健的信贷风险文化,狠抓文化建设,特别是结合具体信贷业务,全面培养员工合规意识和专业技能,使员工具有风险一是和掌握风险应对技能。一是要强化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信贷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使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成为信贷人员的自觉行动,从而达到防范信贷管理人员道德风险的目的。二是要加强对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信贷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和掌握多种知识,不仅要精通信贷业务,熟识贷款操作规程,还需要掌握企业的财务知识、成本核算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等,现有的信贷人员业务素质远远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应利用多种方式,对信贷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考试,跟上向商业银行转轨的步伐,防范信贷管理人员的能力差带来的风险。三是要敦促信贷人员必须及时掌握各项法律法规,特别是一些与信贷资产质量密切相关的基本法规,如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担保法、破产法以及民事诉讼法等。掌握并运用法律武器,这是时代对信贷人员提出的迫切要求。

(二)严格落实信贷相关制度。一是落实“三查”制度,坚持做到防范贷款风险在先、发放贷款在后,对每笔贷款都坚持按“三查”的内容、要求、程序认真开展调查、审查。首先,做好贷前调查。贷前调查是贷款能否发放的第一道关口,贷前调查时要对借款人及担保人的身份、家庭财务收支状况、经营情况等做深入分析,要利用行业知识分析对比借款人在同行业中的位置以及对应的资金需求,找出借款人资金缺口的具体形成原因,对比两者是否合理,并参考资金测算结果,合理估算资金缺口,科学测算授信额度。其次,做好贷时审查。严格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对超过一定数额的贷款,贷款审批人员一定要进行二次考察与审查,杜绝因调查不实而导致不良贷款屡屡发生的现象。对最高额担保期限及限额内发生后续贷款前,要重新核查抵押物的状态,核查抵押物是否存在争议及是否被法定保全、扣押,核实借款人是否经营恶化面临破产情况等,有效控制风险敞口。最后,做好贷后检查。贷后检查在整个信贷流程中是防控风险的最后一道关口。要坚持定期跟踪,对贷款贷后检查表的内容要进行规范,对借款人生产经营情况、资金用途、抵押品质量等情况要进行详细检查,可以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现场调查等方式检查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确保信贷资金安全。二是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基层网点小额贷款必须经网点贷审会集体审批,大额贷款报联社贷审会审批,坚决杜绝客户经理“一手清”放贷。三是加大对违纪违规信贷操作的处罚力度,对因工作失职或客户经理主观原因造成不良贷款的责任人实行在岗清收、下岗清收,并按责任比例对各岗位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  

(三)构建“柔性”的内部控制机制。农信社在信贷风险控制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不同风险事件不同对待,要深刻领悟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完全复制的,都有不同特点和内外部矛盾,只有抓住矛盾,剖析事件产生的本源,才能处理好不同的事件。每一笔信贷风险的产生都有原因,农信社信贷管理部门要建立柔性机制,处理好原因与措施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尺度,才能控制好风险。

(四)加大清收力度,破除不良坚冰。联社应加大对存量贷款的盘活力度。一是制定灵活的盘活政策,对不良贷款分类施策,盘活不良贷款的本金和利息给以一定的浮动空间,灵活掌握,因类施策。二是加大对盘活不良贷款的考核力度,出台相应的盘活奖励制度,重奖盘活能手。三是加大内部责任贷款的清收力度,对信贷员发放的个人责任贷款实行 “三包”机制,重点考核责任贷款不良率。四是加大依法清收的力度。对那些有钱不还的赖债户、钉子户,联社应采取强硬手段依法清收,真正起到起诉一个、震动一片的效果。

(五)发挥法律合规部门的重要作用,严厉打击逃废债务行为。合规风险部要注重对合同法、担保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法律法规、监管法律法规的学习与解读,通过法律学习班等形式,提升员工对法律制度的关注度;在涉及重要法律事务时,要充分发挥风险合规部门的法律审查作用,防范法律风险,同时要利用法律的手段严厉打击要以债务行为。一是运用司法手段加大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力度,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二是运用司法手段完善贷款核销流程。计划核销的抵押贷款,通过诉讼处置、拍卖所涉及的抵押物,合规完成核销贷款流程,消除贷款核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总之,农信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民、农村、农业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村信贷特殊风险、体制障碍、信贷管理落后等方面的因素使信用社信贷风险加大。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信贷风险事件不断出现,信贷风险管理压力进一步加大,只有切实加强风险防控,积极培育稳健风险文化,探索信贷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严格落实信贷相关制度,建立柔性管理机制,打造一支优秀的信贷风险管理队伍,才能为信贷风险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实现农信社的可持续发展。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农信社必须认清当前形势,以敏锐的风险意识、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饱满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的把控信贷风险。同时,不可顾此失彼,要积极做好贷款营销工作,不断支持优质客户、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以国家农业产业政策为导向,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已任,以提高自身竞争实力为目标,稳健经营,更快更好地支持国家新农村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卞伟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新经济,2016,02:50-51.

[2]周旸.浅析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信贷风险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51.

[3]沈小袷,王加灿.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系统探讨.科技创业月刊,2010,(1)    

[4]刘雪莉.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防范措施.中国商界,2013,(8)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