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商纵横 >  精准扶贫

剑河县农信联社派驻脱贫攻坚工作队带领村民发展林下产业增收致富

时间:2019-11-13 09:05:39 来源:中国农商行网 作者:谭 标 杨通敏 吴兴芝 李秋燕
 
久丢村驻村第一书记、剑河县农信联社信贷员杨光红(右)在指导村民采摘。

 
      “久丢大裤脚,打屁嗅火药。这已成为过去的记忆了,如今的久丢村,村民吃得饱、住得好、路好走,大裤脚成为古董珍藏着。”近日,贵州省剑河县久仰镇久丢村三组80多岁高龄杨政文,面对笔者回访时激动地说。
      剑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和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久仰镇久丢村是深度贫困村,村里九山半水半分田,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3亩。2014年前,久丢村有农户242户955人,其中贫困户95户,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2016年,中央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对“十三五”脱贫攻坚做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剑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面贯彻落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剑河县农信联社在当地政府的统一谋划下,将剑河县久丢村列为农信社党建帮扶和绝对帮扶的联系村,并于2016年4月派驻脱产专职干部任村委“第一书记”。3年来,剑河县农信联社先后委派干部26人次进驻久仰镇开展一对一帮扶,3名干部专职帮扶久丢村,真扶贫,扶真贫,剑河县农信联社心贴心地谱写了一曲曲脱贫攻坚赞歌,彰显了地方金融主力军的社会责任。

布满林间的菌棒。
 
      民生路:进门不沾烂泥巴
      久仰镇最高的山叫尖峰岭,尖峰岭下就是久丢坳,久丢村位于久丢坳上,海拔925米,山高坡陡,但久丢村民依然围着久丢坡建房居住。随着“村村通”工程的推进,2004年,久丢村就修建了进寨公路。据镇干部介绍,原来进村公路是45度的斜坡进寨,全程黄泥巴路,好多驾驶员从村里开车经过,脸上都冒着冷汗,因为公路狭窄坎高,稍不小心,连车带人都可能翻下几千米的山谷。
      要想富,先修路。剑河县农信联社干部驻村后,首先发动村民扩建进村公路,转弯处加宽,路面铺上水泥,在全体村民投工投劳和政府及各部门的支持下,穿梭于该村2.5公里的进村公路终于修建完成,如今,外来旅游的客人开车走在村寨中,原来那种畏惧感没了,好多客商来村里拉香猪和朝天椒,面对宽敞的进村硬化路,都会为农信社驻村干部和村委树起大姆指。
      进村主干道修好了,村“两委”紧接着谋划修建窜户路,尽管一些村民离村寨很远,存在不想修硬化路的想法,但村委“第一书记”和村干采取“好事多磨”的土办法,做工作争资金,一次两次,硬是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一条条小小的窜户路由原来的泥巴路改造为水泥路,直通到每家每户的家门口。“过去遇到雨天,进门都是踩到一脚泥,现在有了水泥硬化路,我们劳作归来,鞋底干干净净,家庭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留守村里的老人说。“我们要在4.3公里的窜户路上给群众安装上210台路灯,实现路灯全覆盖,确保村民晚上出行平安。”面对完工的窜户路,时任该村“第一书记”杨光红说。

久丢村脱贫攻坚队队长、剑河县农信联社风险总监杨寿昌(左)在查看木耳长势。
      产业兴:足不出村能挣钱
      久丢村日照充沛,空气清新,加上村寨四周是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和植被,该村小香猪和朝天椒有着独到的特色,社会流传“到了久丢不品朝天椒,枉到世间活一回”的说法,因而该村的朝天椒也成为赠送朋友必备的礼品。
      “我们希望久丢村朝天椒走出大山,老百姓的辛勤汗水能真正结出幸福的果实。”剑河县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雷晟说。为了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该联社找准问题的症结,采取农户种植、农信社帮助销售的模式,每年定时到村里收购该村村民朝天椒,利用农信社员工、县各部门单位食堂等渠道开展营销。3年来,共为村民销售朝天椒4000多斤,200多村民受益。同时,为了让该村产业实现多元化,剑河县农信联社派驻久丢村“第一书记”组织村委班子成员,分析村里资源优势,总结历年来农村产业成功事例,一拍即合地在村里推出林下种植黑木耳项目,采取“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优先发动贫困户参与,为全村95户贫困户找到增收创收的产业。

村民正在林地里采摘黑木耳。

 
      近日,笔者走进贵州剑河县久仰镇久丢村养报坡林下产业基地,但见基地里,村民们正三五成群采菌,不亦乐乎,驻村干部在查看菌棒及木耳的长势,指导当地妇女采摘,加工企业开着车来到基地,等待过秤起运,一派繁忙的景象。
      “村民们能同意养报坡这片山林来开发林下黑木耳,真的不容易。”剑河县农信联社派驻久仰镇久丢村“第一书记”杨光红介绍。据该村支书杨通荣回忆,启祖老人逃荒时来到养报坡,发现该山脉在崇山峻岭中厚重有力,古木参天,空气清新,于是选择在此定居,入住后开荒垦田,风调雨顺,家族兴旺,久丢村村民祖祖辈辈便以养报坡为寨子信奉的“山神”,以此感恩养报坡给村民带来的福祉,并定下规矩,任何人不能破坏养报坡的植被,更不能进山砍柴和放牛放羊,养报坡是村民心中禁地。

村民在采摘中。

 
      “用此山建创业园,刚开始,很多村民不同意,特别是上了年纪的村民更是不同意,后经网格员一家一户地上门做思想工作,才有今天的结果。”剑河县农信联社派驻久丢村扶贫攻坚队队长杨寿昌道出背后的故事。据悉,久丢村现已修通养报坡林下种菌大大小小便道34条2.5公里,全是水泥硬化,接通3000米的浇水作业管道,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包技术、包回收,剑荣菌业公司配送菌包70万棒,带动该村80户贫困户脱贫摘帽。

      据悉,该基地面积共有80多亩,今年8月开始建设,从10月1日陆续出菇开始采摘以来,每天有七八十人在基地里采摘,每人每天可采摘200多斤,每人每天可获得100多元的收入。

村民在称重交售黑木耳。

 
      思源水:时刻记住党恩情
      2015年,一场大火从寨脚烧到寨头。“当时就是没有水啊,整个村寨被烧得好惨!”谈起久丢村的水,好多老人和妇女都对那场大火造成的阴影铭刻于心。全村饮水就靠寨中心的一口古井,随着村寨的扩大,一口古井已无法供应村民平常的使用量,为了水,很多村民到几公里外的溪沟中肩挑背驮,解决村民用水和村寨消防用水成为村民心中的期盼。

      面对水源从哪里来、资金如何解决?久丢村支“两委”一班人开始谋划着。一方面发动党员干部,对熟悉村寨周边有水源的地方开始探寻,另一方面,驻村“第一书记”拟定方案,向久仰镇政府报告,并主动深入剑河县水务局、剑河县联社、县直各部门争取建设资金。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在群众自筹、政府支持和外来单位援助的情况下,筹集资金达60多万元,终于从村寨5000米外的地方引来水源,修建4个饮水池和一个消防池,解决了村民用水和消防用水问题。

      如今,村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甘冽的自来水。“还是共产党好,派干部、出政策,我们日常用水再也不发愁了!”杨老汉拧开水龙头,一边洗菜一边高兴地对笔者说。

村民将装好的黑木耳装车起运。

 
      信用甜:借鸡生蛋奔小康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剑河县农信联社面对直接联系村,金融夜校以常态化模式开到村里,在传授金融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是帮助村民理清创业思路,在思想意识上提高“借鸡生蛋”原理。一方面,积极打造信用村。对全村农户开展建档评级工作,让每一个村民拥有5万元以上的信用贷款额度,在创业上“心中有粮做事不慌”,并围绕信用村创建目标,让村民享受15%的利息返回优惠,确保村民生产经营低成本。另一方面,鼓励村合作社与剑河县供销合作社合作,在自愿原则下让每户贫困户以5万元入股剑河县供销合作社,每年保底分红4000元,增加贫困户创收渠道。
      三年来,剑河县农信社累计向该村101户农户发放贷款764.66万元,其中“特惠贷”73笔金额352.7万元,新增贷款无一笔不良贷款,村民在剑河农信的精准帮扶下,许多村民跳出小农业走向大农业,富起来的村民购买了小车,一些村民进城购买了商品房,诚信给村民带来新时代生产力。

脱贫农户建起的新楼房。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