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 金融研究

巩固农信社发展根基推进主力军银行建设

时间:2019-11-06 15:57:13 来源:中国农商行网 作者:吴 贝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行业间竞争白热化的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银行、地方金融主力军银行、普惠金融主力军银行的地位也受到不小的撼动,进一步巩固农信社发展根基、筑牢服务“三农”基础,全力推进主力军银行建设,成为了新时期、新时代赋予农信社必须扛起的责任和担当。
      (一)走普商兼容可持续发展道路。基于农信社承担的历史使命和作为金融机构的现实要求,普商兼容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坚定走下去,即在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经营可持续发展原则下,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对此,农信社必须要坚守和保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县域经济”的定力,牢记“农村业务是立社之本,城区业务是利润之源,城乡统筹是强社之路”的理念,充分发挥好具有庞大业务网络和决策链条短的优势,回归本源,适应“三农”经济的新变化、新需求,通过科学发展解决转型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在发展中优化结构,在发展中防控风险,在发展中增加收益,有效推动农信社实现可持续稳健发展。
      (二)履行服务“三农”的责任担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家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全力在服务“三农”方面体现“农”字本色。要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根主线,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方向,积极满足种养殖、专合组织、返乡创业等信贷需求;按照乡村振兴整体部署,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放支持力度,大力提升“三农”客户市场占有率和满意度;持续发挥好金融精准扶贫作用,强化对金融扶贫政策的解读和运用,重点做好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等贴息贷款的投放力度,切实扛起社会责任。
      (三)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三产”融合发展趋势,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流通和生态领域等产业项目,积极探索开发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产品、新模式,重点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效平衡金融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博弈,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全面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共生共荣。
      (四)抓好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发展。农信社要在产品的创新开发、服务的提升优化上,建立起专业高效的产品需求分析团队,专门分析了解客户的需求,同时要充分吸收其他专业银行在市场上所投放产品的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借鉴,创新开发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深受客户欢迎的金融产品。尤其是要重点关注“三农”发展趋势,针对“新三农”的不同客户群体、不同产业发展、不同金融需求,有的放矢地做好产品创新设计,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着力解决客户群体在金融服务获取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如,中小微企业融资普遍存在有效担保不足,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点;农民所需信贷资金对季节性要求较高、周期性比较强;个体工商户金融需求对结算渠道要求高效、便捷,周转资金随贷随用、灵活支取;中高端客户对理财产品的需求较强烈、财富保值增值需求较高等等,全力做好金融产品创新,全面优化金融服务流程,真正让每位客户在农信社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五)加快现代化科技金融建设步伐。农信社要紧跟当前科技金融发展步伐,克服自身先天不足等客观存在的问题,积极依托金融科技手段,整合各方面资源,深入推进金融服务网格化,加快完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建设,切实提高农村金融综合运营能力,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要不断加强农村金融渠道建设,持续加大 POS、EPOS 机具布放,延伸拓展农村金融覆盖面、智能化水平;要不断加大对电子银行等现代金融产品的推广,着力构建“物理网点+自助设备+电子银行渠道”金融服务体系,切实增强乡镇、农户金融服务的可获性和便利性。
      (六)坚守合规经营底线思维。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和化解农信社金融风险,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保证,更是农信社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具体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落实上,农信社要站在维护金融安全的政治高度,始终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坚持合规经营理念,不断强化底线思维,注重风险防范提质增效;要强化“三道防线”监督合力,充分运用现代数据技术,优化风险控制机制,重构风险管理模式,提高风险识别防范水平;要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强化员工行为管理,加大培训教育力度,严肃违规问责行为,积极构建合规经营的良好氛围。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