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先进拓思维明确目标促发展——赴浙江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在浙江大学举办的“湖南农信系统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提升”第二期培训班。在学习中找到了发展的差距,也在学习中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体会之一:要从价值重塑入手,主动对接“三农”市场。一是要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共识。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引领全行业务发展的政治基础,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全行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深入推进“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行动,以“党建+金融”模式加大农户走访力度,实现党建与业务发展的有机融合。二是坚定战略定位,增强核心意识。在政治核心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支农支小的发展核心,强化服务“三农”经济发展的战略定力,紧紧围绕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这个根本方向,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切实发挥其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三是守“三农”情怀,传承农信精神。就是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以更加鲜活的形式、更具特色的载体传承老一辈农信人的“挎包精神”“行商精神”,推动设立更多的“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岗”,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度推进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以矢志不渝的“三农”情怀,真正把农商银行办成老百姓信得过的良心银行、放心银行、贴心银行。
体会之二:要从产品创新入手,提升供需匹配度。一是借力发力,拓展客户。对市场客户进行细分,确定核心发展客群,对接市场金融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个性化差异化的定制化产品迎合需求,丰富产品体系,最大程度的提升供需契合度。二是迎难解难,搭建窗口。发挥村级金融信息联络助理的信息收集作用,建立沟通联系机制,深入推进评级授信工作;依托基层网点,借助村支“两委”深化“整村授信”工作,以金融服务便民点为窗口,推动业务前移、服务下沉。三是精心尽心,做优平台。切实发挥省农担公司的担保平台作用,推进“粮食贷”“生猪贷”“油茶贷”及“特色贷”等产品发放,着力解决生产周期与金融供给周期不匹配的问题,促进涉农信贷资源融合,分化农户信贷风险,打通信贷服务中梗阻,实现“三农”经济与信贷投放的良性互动。
体会之三:要从服务优化入手,构建多层次差异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快智能化服务建设进程。加大金融科技在零售业务中的运用,加快职能柜台等便民服务终端的布放,推动手机银行、线上申贷等线上业务的普及,巩固和扩大网点优势,实现线上线下并轨发展,探索“金融夜店”模式,适应都市上班族上下班时间错峰办理业务,延伸金融消费时空,提高业务发展效率。二是加强全流程服务水平。根据客户在不同发展周期的不同金融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金融选择,增进客户感情和联系度,提高客户忠诚度;在信贷供给、账户结算、代收代发等方面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提高客户认可度。三是加大普惠性服务力度。把金融宣传与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态化、机制化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进村入户活动,提升金融知识普及度,尤其是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开展公益性金融服务,“反哺”农村客户,提升社会美誉度,助推长效发展。
体会之四:要从渠道再造入手,打造共赢共享增值链。一是完善网点功能。深入推进基层网点建设,主要是在功能完善、布局优化、特色品牌建设等方面着手,促进传统物理网点与智能终端、线上渠道的有机融合,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精准的渠道体系。二是融合终端发展。主要是加强与税务、工商、财政、团委的对接联系借助平台优势发挥产品优势;依托金融服务便民点和特约商户的终端优势,促进渠道信息共享、流程对接、服务融合,实现银商共赢。三是提升机制效应。注重合规经营与风险防控同步发展,以强化公司治理为前提推动前、中、后台经营的管理创新,推动业务经营的提质增效。
(作者系湖南平江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
无相关信息
热门推荐